当前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内容摘要:

乏长远性 、 科学性和连续性。 高校预算一般是编制一年执行一年。 预算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学校年度内的正常运行。 随着教育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高校开始中长期发展规划,但是在编制过程中,收入支出的预算没有按照学校当年事业发展的规划和任务的有关标准和定额编制,仅凭上年的实际数加预计的增加数来确定。 这种方法会使预算和实际数发生很大差异,预算失去了严肃性和有效性,达不到原有的目的。 但是这种发展规划尚与学校的资金供求计划脱节,没有相应的学校预算的保证,这种缺乏连续性的预算不利于学校规划的实施。 由于产生对 “ 基数 ” 确定的不公平性 ,也因此使部分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汪伯文( 2020)认为, 预算管理虚,资金管理散。 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缺乏完整的预算控制系统,难以令高校的预算管理部门对由于预算执行过程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变化进行快速反应。 一些高校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的虽然有了预算管理制度却有章不循,随意更改,预算形同虚设。 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 随意性大,资金使用混乱。 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资金体外循环严重,事前监督不严,事中控制不力,事后审计监督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效果不佳。 不具备高校预算是大收大支的全口径预算的特 征,既无法反映预算资金全貌,也不利于考核预算资金执行情况。 赵炳( 2020)指出, 预算控制力度不够,指标下达时间置后。 事前,由于编制时间及指标下达的置后,根本不可能进行事前的控制;事中,没有制定有效的控制制度,使得无章可循;事后,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不够详实,与同行业的 比较不够。 而且通常预算指标的下达在预算年度的 6 月份,而这时已有 1/2的经济业务成为过去,无法进行事前事中控制,成为一种事后预算,失去了预算编制的作用。 高校的预算是反映学校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内容,同时也反映学校的事业发展和规模。 所以,如果预算编制的时间置后,必然会使学校管理的有效性降低。 张建国( 2020)分析认为, 缺乏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预算约束力不强。 预算评价工作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强调的是责和效率。 但目前各高校对预算执行情况普遍缺乏完整有效的预算评价体系,也没有相应的配套奖惩措施。 由于节约么有奖励,超支也没有惩罚,造成各部门忙于争夺资金,财务部门忙于搞平衡,年初争预算,年中等追加,年末超预算的情况经常发生,资金利用率低下。 完善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 对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后不难看出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学校长期缺乏自主 性,对学校事业计划缺乏长期规划,导致学校在预算时缺乏长远性,科学性和连续性 ; 预算管理虚,资金管理散 ; 预算控制力度不够,指标下达时间置后 ;缺乏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预算约束力不强。 高校财务预算作为日常工作的指向性纲领,对是否能够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高校教学、科研任务具有先决性意义,各高校财务部门必须严正对待。 史文硕 ( 2020)提出, 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要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优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项目,实行专项项目滚动预算。 可行的项目,当年安排不了的项目自动滚到下一年去。 各收支项目必须有合理的编制依据,要有详细甚至统一的定额标准,逐渐作到人员经费按人数,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项目来确定。 分别建立教学基础设施改造,公用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设备建设,队伍建设等专项建设项目库,并根据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计划,不断更新,完善。 使专项建设目标和学校总体规划相适应,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陈健 ( 2020)指出, 在校属各单位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情况下,成立会计结算中心。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规范的办事程序,严格的会计监督,使得各单位财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加,财务收支的合法性进一步加强。 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一个 “ 漏斗 ” 进出,集中办理全校各单位的资金核算和会计核算。 注销各单位原来在银行开设的所有帐户,在中心指定的银行以学校名义开设一个总帐户。 在总帐户下面给各单位开设分帐户,主要用于各单位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