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棚栽培猴头菇技术内容摘要:

2、头菇栽培。 二、栽培季节根据猴头菇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应用塑料大棚栽培,在山东一般应于 10 月中旬制栽培袋,约经一个月的培养至 11 月中下旬开始出菇,翌年 3 月上中旬出菇结束。 三、棉子壳 90%,麸皮 8%,石膏 1%,过磷酸钙 1%。 配方:棉子壳 58%,杂木屑 30%,麸皮 10%,石膏 1%,过磷酸钙 1%。 配方:棉子壳50%,玉米芯粉 38%,麸皮 10%,石膏 1%,过磷酸钙 1%。 将上述各配方原料拌匀,按料水比 1:水调至含水量 65%。 5 厘米32 厘米34 厘米米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重约 克克。 料要适度压紧,然后用绳所紧袋口。 四、热至 100,保持 10 小时,停火 3、焖 5 小时6 小时,然后将袋取出冷却接种。 袋亦分层放置,保持压力 克/平方厘米 2 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压力为零时,开锅盖将料袋取出冷却。 大容量灭菌锅灭菌时,如将压力升至 克/平方厘米则易发生熔袋、胀袋现象,影响灭菌效果。 五、接种与培养当料袋冷却至 30以下时移入接种箱接种,接种箱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灭菌,20 分钟进行无菌操作接种。 接种从料袋两端进行,一般每瓶菌种可接 25 袋。 接种后可将料袋直接移入大棚培养发菌。 移入前大棚应充分消毒,开窗降低棚内温度,用石灰水喷洒地面和四壁,然后用甲醛或硫磺密闭熏蒸 24 小时。 如采用冬暖蔬菜大棚栽培猴头菇,可先将接种后的料袋单独置于培养室培养至菌丝吃料 5、适当加盖草帘遮荫。 晴暖天气,轻开南面窗户适度通风。 一般经 7 天10 天即开始现蕾,再经 10 天15 天猴头菇子实体菌刺长约 米1 厘米时即应及时采收。 采收后要消除菇根,继续培养。 严冬季节,如大棚保温效果差,可暂停出菇管理,至 2 月上旬气温回升后再行管理。 一般可收 2 潮3 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 100%。 由于大棚保温性能好,冬季棚内蒸发量小,因此管理中应适当减少喷水次数,严禁向袋口、菇蕾喷水,以免引起菇蕾腐烂。 对出过 2 潮3 潮菇的菌袋,可采用覆土畦栽的办法,其生物效率一般可超过120%。 其方法是:在棚内挖宽 ,深 25 厘米的畦,将菌袋脱去塑料袋,3个4 个一束竖置畦中,上盖约 2 厘米厚的细壤土,浇透水,以后保持畦内潮湿状态,约经 15 天左右,可出一潮菇,菇体大者直径可达 25 厘米以上。 至菌刺长达 米时即可小心采收,将粘有泥土的菇柄部分用刀削掉,即可出售或加工。 应用此法可将出菇期延长至 4 月中下旬。 该办法也可用于未出菇的猴头菌袋栽培,增产效果亦十分明显。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