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晚播小麦的高产技术内容摘要:
1、晚播小麦,要获得高产即亩产达 4斤左右,选择什么样的品种是个关键问题。 特晚播小麦不能用冬性很强的多穗品种,也不能用早熟品种,易早衰的小麦更不行,而应以冬性稍弱或较弱这一生态类型的最为合适。 这些品种在任何特晚播期均能获得亩产 4斤的产量。 这些品种就是京冬 6 号和京双 16 号,它们在早春温度较低时主茎穗分化能较早开始且春生叶露尖早。 如京双 16 号春一叶的出生比冬性品种要早 26 天,穗分化进程也快。 在过晚播种时穗分化时间有保证,小穗数多,不孕小穗少,且在成熟时每个小穗中勾 3 数较多,最后能形成较多粒数。 这些各性弱的品种在任何播期下都能形成较高的穗粒重。 如京冬 6 号这一类品种叶片功能期长、 2、衰亡晚,耐干热风,在特晚播条件下,虽然成熟晚,但叶片不因高温而提前转黄。 另外该品种灌浆开始早、灌浆速度快,过晚播的任何播期其千粒重最后都能稳定在 50 克左右。 要达到亩产 40o 公斤,特晚播麦同样要争一个“早”字,因为特晚播小麦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也是呈下降趋势。 而基本苗只能适量增加,增加多少,要根据地力和播期来定。 10 月 15 日播的冬前能有 13 个蘖,苗太多,春季亩总茎数同样会超过 12o 万,亩基本苗 354o 万即可。 1o 月 15 日以后到 25 日前后播种的年前能出苗,每亩有 45 万苗也够了。 从 10 月 3o 日到 11 月 5 日之间播种的,大部分年份冬前苗出不了土,而 3、形成土里捂,经过一个冬天土地的冻融,有部分种子丧失发芽力,要加大播量以每亩 5055 万苗的数来确定播种量。 肥力好的地块,基本苗同样不能过多,最后有 40 万穗,即可达 400 公斤产量。 播种晚了施肥量应适当多一点。 亩产 400 公斤小麦全生育期亩施总纯氮量 18一 20 公斤,磷肥折纯五氧化二磷 7 一 1o 公斤,钾肥折纯氧化钾 10 公斤,其用肥量约比适时麦增加 20 一 3o%左右。 除了重施底化肥外,追肥时间上和早播麦截然不同。 由于特晚播麦冬前到返青后一个时期植株矮小,次生根很少或没有,吸收的养分较少,而起身前后,气温已稳定在 10以上。 开始要进入速生阶段,为了保证拔节期前后一直到抽穗时能长成高产的栋型,必须提前到起身期一次大剂量追施氮肥。 特晚播小麦种得很晚,为了早出苗、早发苗,次拿全苗,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前浇足底墒水,播前 02o 厘米土壤含水量必须在 18%以上。 为了提高越冬期麦田的地温,不浇冻水,以压麦为主。 根据我们的观察,10 厘米以上地温能比浇冻水的增加 1返青后以浅搂麦为主,切不可因浇水伤苗,直到起身前后有新的次生根扎出来,方可浇水。 另外,特晚播麦成熟期延迟,后期不能过早停水以免影响粒重的增加。 专利查询。特晚播小麦的高产技术
相关推荐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 交选 2 号鲜食大豆,是上海交通大学选育的春大豆优良品种,该品种经试种、示范表现性状稳定,整齐度好,结荚分布均匀,白毛宽荚,籽粒丰满,三粒荚比例高,与台湾 75 比较,同期播种,上市提早 10d,经济效益好,深受农户喜爱。 一、特征特性交选 2 号大豆属早熟春大豆品种,春播生育期 75限结荚习性,植株高 50系发达,茎秆粗壮,抗倒伏,叶卵圆形,红茎,花淡紫红色
此外,企业还可以进行沙龙交流活动、挑战赛、学生相互推荐等活动,增强招聘的效果。 比如玛氏在实习生招聘中为了扩大影响力,并让申请人在应聘过程中更好地体验互动的力量和团队的温暖,提升协作的意识和能力,要求申请人以三人组队的方式参加,这些小组将参与制作商业策划书、商业答辩竞赛 、商业策划项目实施等环节。 5 系统培训,理念渗透 从学校到工作岗位,实习生的角色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设置科学的、规范的
,对外是指面对当代中国进入改革深水区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要紧紧围绕财政工作重点,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拓展工作思路和方法 ,提升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最 新精 品 资料推荐 提 供全程指导服务 2020 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 55 适应目前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用户信息录入 用户权限 系统数据表 F07 F05 D P1 P2 按姓名 按班级 按学号 F04 F03 F02 F06 成绩统计 成绩单 F01 S01 学籍成绩管理员 成绩录入 成绩查询 成绩数据表 3. 系统详细设计 程序算法详细设计 此登录界面分为“管理员”和“普通用户”登录。 “管理员”需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信息管理”窗口。 登录界面如图 31 所示。 3— 1 系统登录界面
1、、特种稻米的概念二、特种稻米的类型及特点色稻米香稻米专用稻米一、特种稻米的概念特种稻米是指具有特定遗传性状和特殊用途的稻米,主要是针对其用途的特殊性,借以区别普通稻米。 特种稻米一般包括色稻米、香稻米和专用稻米三类。 虽然其品种数量仅占水稻种质资源的 10%左右,但由于其特殊的营养、保健和加工利用的特点,故受到内外的广泛重视。 最早阐述特种稻米的概念是我国学者赵则胜,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