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服务楼建筑结构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0kN/ 3m =㎡ 找坡层: 1: 6水泥石焦渣砂浆 2%找坡 平均 100 ㎜, 14kN/ 3m =㎡ 保温层: 50mm 厚 A聚笨乙稀塑料板 ㎡ 结构层: 150mm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25kN/㎡ =㎡ 板 底 抹灰 17kN/ 3m =㎡ 屋面恒荷 载 标准值  kN/㎡ 雪 荷载 标准值 kN/㎡ 电梯荷载 标准值 kN/㎡ 楼面荷载代表值: ( 1)瓷砖地面(无防水层): 瓷砖地面: ㎡ 20 厚 1: 4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20= kN/㎡ 素水泥浆结合层 20= kN/㎡ 110 厚钢筋混凝土板 25kN/㎡ =㎡ 板底 抹灰 17kN/ 3m =㎡ 楼 面恒荷载标准值  kN/㎡ 楼面活荷载 kN/㎡ ( 2)防滑地砖(有防水层,用于卫生间、厨房等): 10 厚地砖,稀水泥浆擦缝 28= kN/㎡ 20 厚 1: 4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20= kN/㎡ 厚聚氨酯防水涂料 刷基层 20 厚 1: 2水泥砂浆找平 20= kN/㎡ 50 厚 C15 细石混凝土防水层找坡不小于 % 25= kN/㎡ 110 厚混凝土楼板 25kN/㎡ =㎡ 板底抹灰 17kN/ 3m =㎡ 楼面恒荷载标准值 kN/㎡ 第 2 章 结构设计说明 11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kN/㎡ 楼面自重代表值:(包括梁、柱侧抹灰) 例: L1: 0 .3 0 0 .6 5b h m m  , 净长 均布线荷载为 25 +17( + 2) =。 重量为 = L2:均布荷载同 L1,为 kN/m,重量为 =。 L3: 0 .3 0 0 .7 0b h m m  ,净长 均布线荷载为 25 +17( + 2) =。 重量为 = Z1: 0 .6 0 0 .6 0b h m m  , 净长 均布线荷载为 25 +17 4 =。 重量为 = Z2: 0 .6 0 0 .6 0b h m m  , 净长 均布线荷载为 25 +17 4 =。 重量为 = Z3: 0 .6 0 0 .6 0b h m m  , 净长 均布线荷载为 25 +17 4 =。 重量为 = 梁柱自重标准值见表 22. 表 22 梁柱自重 构件 编号 截面(㎡) 长度( m) 线荷载( kN/m) 每根重量( KN) 每层根数( 根 ) 每层总重( kN) L1 首层 38 其他 40 首层 其他 L2 10 L3 36 Z1 40 Z2 40 Z3 40 墙体自重代表值: 外墙体均采用 250m 厚加气 混凝土块填充,内墙均采用 200m 厚加气混凝土块填充。 内墙抹灰,外墙贴面砖,面荷载为 250mm 厚加气混凝土墙: 7 +17 += kN/㎡ 第 2 章 结构设计说明 12 200mm 厚加气混凝土墙: 7 +17 2= kN/㎡ 240mm 厚 加气混凝土 女儿墙: 7 +17 += kN/㎡ 240mm 厚地下砖墙: 19 +20 2= kN/㎡ 墙体自重标准值见表 23. 表 23 墙体自重标准值 墙体 每片面积(㎡) 每片重( kN) 片数 每片重 纵墙 ( ) =(外) 26 ( ) =(外) 3 ( ) =(外) 2 ( ) =(外) 2 ( ) =(外) 1 ( ) =(外) 1 ( ) =(内) 5 ( ) =(内) 18 ( ) =(内) 3 横墙 ( ) =(外) 2 ( ) =(外) 2 ( ) =(外) 2 ( ) =(内) 25 纵墙 ( ) =(外) 20 26 ( ) =(外) 1 ( ) =(外) 1 ( ) =(内) 5 ( ) =(内) 22 14 ( ) =(内) 4 横墙 ( ) =(外) 4 ( ) =(外) 2 ( ) =(内) 19 纵墙 ( ) =(外) 14 ( ) =(外) 1 ( ) =(外) 14 1 ( ) 4=(外) 6 ( ) 2=(外) 2 ( ) =(外) 2 ( ) =(外) 1 ( ) =(内) 28 ( ) =(内) 2 ( ) =(内) 3 第 2 章 结构设计说明 13 重力荷载代表值: 根据“抗震规范” 条,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 屋面恒载、 50%屋面雪荷载及电梯载、顶层纵横框架梁自重、顶层半层墙柱自重及女儿墙自重。 其它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 50%楼面均布活荷载、该层纵横框架梁自重、该层楼上下各半层柱及墙体自重。 各层楼面的重力重力 荷载代表值如下: G6= + ( + ) +( ++)+ (+) += G5=( ) ( + ) + 2( + ) + ( +) +++( +993.+) = G4= G5= G3=( ) (+ )+ 2(+ )+ ( +)+(++)+(+)+ (+)= kN G2= ( + + ) (+ )+[ (+ ) (+ )]+ 2(+ )+(++)+ [(+2238)+(+)]= kN G1= (+ )+ (2238+)+++ = kN 建筑物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GE=∑ Gi=+ 2 +++= 计算简图如图 23 横墙 ( ) =(外) 4 ( ) =(外) 11 2 22 ( ) =(内) 30 女儿墙 ( 2+ 2) =140 353 1 电梯房 ( +) 2= 1 楼梯间 = 2 第 2 章 结构设计说明 14 图 23 计算简图 水平地震力作用下 内力及侧移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 框架的 侧移计算: 梁的线刚度 采用 C35混凝土, Ec= 104N/m ㎡ ,因采用现浇楼盖,框架梁截面惯性矩增大系数为 中框架为 ,边框架为。 L1 中框架: I0=bh3/12= 1/12= 103m4 Ib= I0=2 103m4= 103m4 梁的线刚度为: Kb=EcIb/l=( 107 103) /= 104kN m 边框架: I0=bh3/12= 1/12= 103m4 Ib= I0= 103m4= 103m4 梁的线刚度为: Kb=EcIb/l=( 107 103) /= 104kN m L2 中框架: 第 2 章 结构设计说明 15 I0=bh3/12= 1/12= 103m4 Ib= I0=2 103m4= 103m4 梁的线刚度为: Kb=EcIb/l=( 107 103) /= 104kN m 边框架: I0=bh3/12= 1/12= 103m4 Ib= I0= 103m4= 103m4 梁的线刚度为: Kb=EcIb/l=( 107 103) /= 104kN m L3 中框架: I0=bh3/12= 1/12= 103m4 Ib= I0=2 103m4= 103m4 梁的线刚度为: Kb=EcIb/l=( 107 103) /= 104kN m 边框架: I0=bh3/12= 1/12= 103m4 Ib= I0= 103m4= 103m4 梁的线刚度为: Kb=EcIb/l=( 107 103) /= 104kN m 横梁线刚度计算见表 24。 第2章 结构设计说明 表 24 梁线刚度 表 梁号 截面 b h(㎡ ) 跨度( m) 混凝土称号 惯性矩 I0(m4) 边框架梁 中框架梁 Ib= Kc=EcIb/l Ib= Kc=EcIb/l L1 C35 103 103 103 103 103 L2 C35 103 103 103 103 103 L3 C35 103 103 103 103 103 柱的线刚度 柱的线刚度计算见表 25。 表 25 柱的线刚度表 柱号 截面 b h (㎡ ) 柱高( m) 惯性矩 Ic=bh3/12(m4) 线刚度 Kc=EcIc/h (kN﹒ m) Z1 1/12 = 103 103 Z2 1/12 = 103 103 Z3 1/12 = 103 103 16 第2章 结构设计说明 横向框架柱侧向刚度 横向框架柱侧向刚度计算见表 2 27和表 28. 表 26 3~ 6层 横向框 架柱侧向刚度 D值计算 柱类型 K=∑ Kb/2Kc α =K/(2+K) D=12α Kc/h2(kN/m) 根数 边框架边柱 ( 2)247。 ( 2 ) = 247。 ( 2+) = 103 12247。 = 103 4 边框架中柱 2( +)247。 ( 2 ) = 247。 ( 2+) = 103 12247。 = 103 4 中框架边柱 ( 2)247。 ( 2 ) = 247。 ( 2+)= 103 12247。 = 103 16 中框架中柱 2( +)247。 ( 2 ) = 247。 (2+)= 103 12247。 = 103 16 ∑ D ( 4+ 4+ 16+ 16) 103= 103kN/m 17 第2章 结构设计说明 表 27 2层横向框架柱侧向刚度 D值计算 柱类型 K=∑ Kb/2Kc α =K/(2+K) D=12α Kc/h2(kN/m) 根数 边框架边柱 ( 2)247。 ( 2 ) = 247。 ( 2+) = 103 12247。 = 103 4 边框架中柱 2( +)247。 ( 2 ) = 247。 ( 2+) = 103 12247。 = 103 4 中框架边柱 ( 2)247。 ( 2 ) = 247。 ( 2+)= 103 12247。 = 103 16 中框架中柱 2( +)247。 ( 2 ) = 247。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