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授粉期玉米螟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1、年来,华南沿海地区甜玉米生产迅速发展,经济效益显著。 但玉米螟危害严重,据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多点调查,受害株率平均达到 15%34%,尤其是在授粉灌浆期大量玉米螟幼虫集中在果穗顶端危害,严重影响青苞质量和产量。 华南地区亚洲玉米螟 1 年发生 46 代,仅采用“心叶末期施用杀虫颗粒剂”的传统防治方法,难以有效控制玉米螟对果穗的危害。 而且甜玉米果穗以鲜食为主,对农药残留量要求十分严格,在授粉期不能使用长效农药。 因此,根据我们的试验和实践,采用“两期防治法”防治技术,可有效控制粉授灌浆期玉米螟危害,提高甜玉米青苞商品等级和产量。 一、心叶末期防治。 心叶末期即剥去心叶丛外面的绿色叶片,仅有 23 片黄白色嫩 2、叶包着尚未抽出的幼嫩雄穗,这是前期防治的最佳时期。 用 50%巴丹可溶性粉剂 500 克,加入细沙土或煤渣 3040 公斤拌匀,制成颗粒剂,每亩施 810 公斤于心叶内,也可每用 50%巴丹 100 克兑水 100 公斤喷雾或灌于心叶内。 另外,采用杀虫双或辛硫磷防治均有良好的杀虫效果。 二、授粉末期防治。 授粉末期即 60%以上的雌穗抽出成蓬的花丝后 68 天,这是后期防治的最佳时期。 将 25%敌敌畏乳油稀释 500 倍后,用镊子和棉球把药剂均匀洒在果穗顶端和花丝中,防治较好,果穗受害率下降 敌敌畏残留期 23 天,使用也安全。 但不宜采用敌敌畏喷雾防治方法,此法效果差,而且容易对田间操作人员产生药害。 值得注意的是,甜玉米从授粉至采收时间较短,约 20 天左右,在此时期内,严禁使用呋喃丹、巴丹和其它一些残效较长的农药,以保证产品安全。 专利查询。甜玉米授粉期玉米螟防治技术
相关推荐
生应删除其在数据库中的记录。 新入学的学生应根据其学籍档案在读者基本信息表里为其建立信息记录。 规则管理:根据图书馆的最新规定增加或修改已存在的管理规则。 整理图书库: ① 图书遗失:首先根据读者编号查询该遗失图书的基本信息。 再根据管理规则对遗失该图书的 读者进行处罚。 之后对该图书的信息进行整理:在遗失图书基本情况表里为其建立一条记录,并将其在其它表里的相关记录信息予以删除。 ② 图书下架
分析都是由资历较深 的系统分析员或项目经理担当,可见它的重要性。 需求分析制订好后,需要反复 第 页 共 28 页 4 修改。 将最后的结果交给用户审定,确认无误后,由系统分析员完成需求分析文 档,再开始下一步工作。 :概要设计紧跟在需求分析之后。 用户需求明确后,将得到的数 据分析后,开始构建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此时,数据库中的表格还未成形,通过 各种分析工具画出数据流图
1、米螟为世界性的蛀食性大害虫,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 在我国以亚洲玉米螟为优势种,全国除青藏高原玉米区尚未见报道外,其余各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玉米螟食性很杂,国内现已确认的寄主植物约 25 种,主要危害玉米、高粱和谷子,也危害麻类、棉花等。 以幼虫蛀食玉米心叶、茎秆和果穗,是玉米生产的最严重害虫。 玉米螟在发生地区严重危害玉米,特别在玉米杂交制种过程中
lude managerial selfinterest, the nonlinearity of the tax structure, the costs of financial distress and the existence of capital market imperfections. Any one of these justify the firms39。 concern
1、玉米在吐丝后 1采收的雌穗即高档蔬菜玉米笋;在乳熟期子粒含糖量比普通玉米高几倍至十多倍,此时采收的果穗既可作为果蔬鲜食,又可加工成多种美味食品。 与普通玉米不同,由于甜玉米具有特殊的生理特性,以及销售市场的限制,要获得较好的效益,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以销定产、适量种植种植甜玉米不管是采收玉米笋还是采收鲜食果穗,其适宜的采收时间都比较严格,且采收后在常温下不能长久贮藏,一般应在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