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授粉期玉米螟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1、年来,华南沿海地区甜玉米生产迅速发展,经济效益显著。 但玉米螟危害严重,据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多点调查,受害株率平均达到 15%34%,尤其是在授粉灌浆期大量玉米螟幼虫集中在果穗顶端危害,严重影响青苞质量和产量。 华南地区亚洲玉米螟 1 年发生 46 代,仅采用“心叶末期施用杀虫颗粒剂”的传统防治方法,难以有效控制玉米螟对果穗的危害。 而且甜玉米果穗以鲜食为主,对农药残留量要求十分严格,在授粉期不能使用长效农药。 因此,根据我们的试验和实践,采用“两期防治法”防治技术,可有效控制粉授灌浆期玉米螟危害,提高甜玉米青苞商品等级和产量。 一、心叶末期防治。 心叶末期即剥去心叶丛外面的绿色叶片,仅有 23 片黄白色嫩 2、叶包着尚未抽出的幼嫩雄穗,这是前期防治的最佳时期。 用 50%巴丹可溶性粉剂 500 克,加入细沙土或煤渣 3040 公斤拌匀,制成颗粒剂,每亩施 810 公斤于心叶内,也可每用 50%巴丹 100 克兑水 100 公斤喷雾或灌于心叶内。 另外,采用杀虫双或辛硫磷防治均有良好的杀虫效果。 二、授粉末期防治。 授粉末期即 60%以上的雌穗抽出成蓬的花丝后 68 天,这是后期防治的最佳时期。 将 25%敌敌畏乳油稀释 500 倍后,用镊子和棉球把药剂均匀洒在果穗顶端和花丝中,防治较好,果穗受害率下降 敌敌畏残留期 23 天,使用也安全。 但不宜采用敌敌畏喷雾防治方法,此法效果差,而且容易对田间操作人员产生药害。 值得注意的是,甜玉米从授粉至采收时间较短,约 20 天左右,在此时期内,严禁使用呋喃丹、巴丹和其它一些残效较长的农药,以保证产品安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