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甘薯的生产与繁育供种程序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脱毒甘薯种薯(苗)尖苗是由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诱导而成的再生小苗。 茎尖苗有的已经去除了病毒,但有的仍然含有病毒。 高级脱毒试管苗,即经过严格病毒检测确认不含病毒,且经过株系评选而中选的优良试管苗以及用它离体快繁或防蚜虫条件下速繁后得到的甘薯苗。 原种即在防蚜虫网棚内无病原土壤上栽种高级脱毒试管苗生产的种薯。 用原原种种薯育出的薯苗叫原原种苗。 种即利用原原种苗在具备 500 米以上隔离条件(即 500 米内没有种植普通带毒甘薯)而且壤无病原的田块生产的种薯。 由原种育出的薯苗叫原种苗。 种又称一级生产种。 即利用原种苗在普通无病留种田生产的种薯。 良种育出的苗叫良种苗。 级生产种即利用良种 2、苗在普通无病留种田块生产的种薯。 (二)脱毒甘薯的生产程序脱毒甘薯的生产过程包括优良品种筛选、茎尖苗培育、病毒检测、优良茎尖苗株系评选、高级脱毒试管苗速繁、原原种、原种和良种种薯及种苗的繁殖等 8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最终目的是保证各级种薯的质量,充分发挥脱毒甘薯的增产潜力。 薯优良品种很多,而且经过脱毒后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但甘薯品种都有一定的区域适应性和生产实用性,在进行甘薯脱毒时一定要根据本地区气候、土壤和栽培条件,选用适合本地区大面积栽培的高产优质品种或具有特殊用途的品种。 例如,在城郊地区最好选用北京 553、徐薯 34、苏薯 8号、鲁薯 8 号等食用型品种,甘薯“三 3、粉”加工区应选用徐薯 18、豫薯 7 号、豫薯 8 薯 12 号、豫薯 13 号、鲁薯 7 号、梅营 1 号等淀粉用品种。 另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甘薯脱毒后只能去除体内某些或某种病毒,其品种本身的抗病毒、抗茎线虫病、抗根腐病等病虫害能力并没有太大改变。 选用品种时,一定要考虑到品种本身的抗病虫特性。 例如,徐薯 18 感茎线虫病和根腐病,在茎线虫病和根腐病病区要尽量避免用徐薯 18 进行脱毒和示范推广,应该选用豫薯 9号、豫薯 11 号、豫薯 13 号和鲁薯 7 号等抗茎线虫病和根腐病的品种进行脱毒。 河南省来说,无根腐病区应该选用豫薯 7 号(淀粉型)、北京 553(食用型)、冀薯 4 号(食用型 4、)、苏薯 8 号(食用型)等品种,根腐病区最好选用徐薯 18(淀粉型)、豫薯 8 号(淀粉型)、豫薯 12 号(淀粉、食用兼用型)、郑红 11 号(食用型)等品种,茎线虫病和根腐病多病区则可以选用豫薯 9 号(淀粉型)、豫薯 13 号(淀粉型)、豫薯 11 号(食用兼蔬菜型)等品种。 尖分生组织未形成维管束,病毒主要通过细胞间连丝扩散,传播速度很慢。 再者,茎尖分生组织新陈代谢活动十分旺盛,生长激素浓度较高,病毒的复制受到很大抑制,因此,茎尖顶部分生组织不带或很少携带病毒。 在无菌条件下切取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在特定的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就能够再生出可能不带有病毒的茎尖脱毒苗。 诱导茎尖苗的方法:选甘 5、薯苗茎顶部 3 厘米长的芽段,用 70%酒精、3%漂白粉液分别消毒,在超净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剥离的长 米(一般带 1叶原基)的茎尖接种在附加 1克每升 6 养基上,26氏度下光培养,茎尖膨大变绿后转入无激素的 养基上培养成茎尖试管苗。 待苗长至 5叶时移至营养钵内进行病毒检测。 一般来讲,从剥茎尖到诱导出 5叶的茎尖苗至少要用 60。 利用分生组织培养诱导甘薯茎尖苗是甘薯脱毒的技术关键。 而且甘薯茎尖苗的培育需要有设备完善、仪器齐全的组织培养室,技术水平较高,投资较大,一般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不必要开展此项研究,可以从有条件的单位索取已经鉴定确认的脱毒试管苗或原原种。 有部分苗不含病毒,是脱毒苗;茎尖苗必 6、须经过严格的病毒检测确认不带病毒后厂才是脱毒茎尖苗。 茎尖苗的检测十般首先采取目测法淘汰弱苗和显症苗,然后再用血清学方法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筛选。 经血清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呈阴性的样品再进行指示植物嫁接检测。 尖分生组织培养再生的茎尖苗株系间在形态和产量方面往往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经病毒检测确认的脱毒苗必须进行优良株系评选,淘汰变异株系,保留优良株系。 株系评选的方法是:将脱毒苗株系每系 5栽种到防虫网室内,以同品种普通带毒薯为对照,进行形态、长势、产量等多方面的观察评定,选出若干既符合品种特性又高产的最优株系,混合繁殖。 获得大田生产利用的足够脱毒苗,快速繁殖技术起着决定性作用。 脱毒甘薯茎尖苗的大 7、量繁殖,可以采用试管苗单叶节快繁或温网棚繁殖 2 种方式来完成。 二者在速度、成本等方面互有优势。 (1)脱毒苗试管快繁 脱毒苗试管快繁具有以下优越性:繁殖速度快。 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温度 25 摄氏度,每天光照 18 小时),1 个茎节 1 个月内即可长成具 5叶的小植株,以继代 1 次增殖 5 株计算,其繁殖系数为 5n。 避免病毒再侵染。 脱毒苗的试管快繁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的,即没有病毒源也没有传播媒介。 继代繁殖成活率高。 除极少数由于操作不慎造成试管苗污染外,单茎叶成苗率达 100%。 不受季节、气候和空间限制,可以进行工厂化生产。 目前脱毒苗快繁方法有 2 种:一是液体振荡培养,将单茎节置于 8、液体培养基中,进行 80 转分振动;另一种为固体培养。 前者优点是繁殖迅速,15可得到 20 个节左布,但因需配备摇床,成本较高,因此二般多采用固体培养。 茎尖苗试管快繁培养基:一般采用不加任何激素的 12 培养基。 试验表明,全量 养基能够给试管苗提供较充分的营养成分,从而能够保持试管苗较旺盛的生长活是理想的培养基;但从试繁的角度看,在保证正常情况下,繁殖系数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叶片数及株高 2 个指标,l2养基中试管苗的生长虽不及全量 养基中的旺盛,但上述 2 个指标仍能达到快繁的要求,也为较理想的培养基。 为降低成本,可用食用白糖代替分析纯蔗糖,有些有机成分也可以减去。 试管快繁的光照条件:光照时间长 9、短对甘薯试管苗发育的意义,不仅在于茎叶形态发育的需要,而且对其生长也有显著影响。 在暗培养条件下,甘薯脱毒苗节段有叶的分化及茎的伸长,但呈黄化状态,叶片不伸展或生长,茎细弱。 甘薯脱毒试管苗的株高、叶片数及鲜重随光照时数的延长而提高,延长光照时数对试管苗茎叶的分化及生长均为有利,较长的光照有利于提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得健壮的脱毒试管苗。 另外,在不同的光照时数下,甘薯脱毒试管苗的平均节间长度差异不显著,因为试管苗切段为单叶节快繁,节间无须过长,在一定的节间长度下,叶片数增加,则繁殖系数呈几何级数数增加。 延长光照时数,伴随株高的增加,只增加叶片数而不显著增加节间长度,正适合于试管苗单叶节快繁的需要。 (2 10、)高级脱毒苗田间快繁防蚜塑料大棚速繁。 在 3 月中旬将 5叶的脱毒试管苗打开瓶口,室温下加光照炼苗 5。 栽前头天下午在棚内苗圃上撤上用 100 克 40%乐果乳油加水 克稀释后与 15克干饵料拌成的毒饵,以消灭地下害虫。 然后按 5 厘米 米株距栽种在覆盖防虫网的塑料大棚内,浇足水后加盖一层小弓棚,把温度控制在 25 摄氏度左右。 待苗长至 15米时剪下蔓头继续栽种、快繁。 采用这种双膜育苗方法繁殖系数可以达到 100 倍以上。 但要注意小水勤浇,通风透气,保证温度既不能低于 1o 摄氏度,也不能高于 30 摄氏度。 防蚜网棚速繁。 即在 4 月下旬或 5 月初将经过锻炼的 5叶的脱毒试管苗,按每亩 10 11、 000 株的密度栽种在防蚜虫大棚内,勤施肥水,待苗长至 15 厘米左右时摘心,促进分枝。 以后待分枝苗长至 5 片叶时继续剪苗栽种速繁,或直接用于繁殖原原种。 防蚜冬暖大棚越冬快繁。 9 月底 10 月初将脱毒试管苗移栽在外加 40 目防虫网的冬暖式大棚内。 11 月上旬盖塑料膜,12 月上、中旬加盖草帘子,使棚内温度保持在 10氏度。 注意及时防治蚜虫。 到 4 月中、下旬采苗移至苗圃进射扩繁。 这种方法脱毒苗在外暴露时间过长,重新感染病毒的机会较大,一股用的较少。 需要特别强制的是,甘薯病毒主要靠桃蚜(棉蚜(萝卜蚜(非持久方式进行传播。 因此,无论采用何种速繁方法,都要切记采取隔离措施(40目防蚜网、 12、500 米以内无普通带毒甘薯空间隔离等)和定期喷洒防治蚜虫的药剂来防止蚜虫传毒再侵染。 高级脱毒试管苗在防蚜虫网棚内无病原土壤上生产的种薯即原原种。 脱毒甘薯原原种的繁育要求非常严格:必须具备 3 个条件:第一,栽种的必须是高级脱毒试管苗。 第二;必须要在防虫网棚内生产原原种。 防虫网棚是繁育原原种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且所用防虫网的网眼必须在 40 目以上,这样蚜虫就不能通过;可以大大减少蚜虫传播病毒的机会。 第三,所用地块必须是无病原土壤,最好选用多年未栽种过甘薯的土壤。 另外,还要经常喷洒杀虫药剂,防治蚜虫,以免产生病毒再侵染。 这 3 个条件是繁殖原原种所必须具备的。 使用原原种苗甚至原种苗栽种在防虫网棚 13、内所生产的种薯,严格讲不能算是原原种。 原原种繁殖在防虫网棚内进行网棚内光照较弱,通风透气性较差,很容易造成旺长。 因此,繁殖原原种时,栽插密度不易太高,一般以每亩 4000 株为宜。 在管理方面应注意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注意控温、控水、控湿,既要防止茎叶徒长,又要促进多结薯块。 如果脱毒甘薯长势偏旺,方米用 克磷酸二钾对水 50 千克,叶面喷施 2,促使薯块膨大和地上部稳长。 如果发生了徒长,秧蔓深达 40 厘米以上,则可以使用打群顶或用 75多效唑对水 40克叶面喷洒 1的办法加以控制。 在繁殖原原种时,要始终贯穿防止病毒再侵染的意识。 在网棚内要种植一些指示植物,每 1星期喷洒 1 次防治蚜虫的药 14、剂。 防治蚜虫的办法有:果粉剂,按每亩 克用量喷粉;49%乐果乳油 1000液,每亩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克;50%敌敌畏 1 500 倍,每亩 50 千克;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4000 倍液,每亩 50 千克;20%杀灭菌酯或 氰菌酯 20 毫升对水 50 千克喷雾;50%久效磷乳油 2000,每亩 50 千克。 防蚜虫时最好多种药剂轮换使用,以免蚜虫产生抗药性,达不到防治效果。 原原种收获时要逐株观察是否有病毒症状,一旦发现病株要坚决拔除,以确保原原种质量。 如果网棚内所种植的指示植物表现病毒症状,整个棚内所繁殖的种薯应降级使用。 原原种苗(即原原种种薯育出的薯苗)在 500 米以上空间隔离条件下生产的薯块为原种。 原种的繁殖必须用薯苗为原原种苗:必须具有 500 米内无普通带毒甘薯种植的空间隔离条件;必须所用田块至少 3 年以上没种过普通带毒甘且为无病田。 一般来讲,原原种的数量比较少,而且价格比较贵。 繁育原种时最好尽早育苗,以苗繁苗,以扩大繁殖面积,降低生产成本。 原原种苗快繁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以加温育苗法、采苗圃育苗法和单、双叶节繁殖法最为常用。 加温育苗法,又称多级育苗法。 在冬季或早春(2 月上旬)利用火炕、电热温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