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科学家培育出“抗洪水稻”内容摘要:

2、的方法找到了水稻的“抗洪基因”。 他们的这一成果发表在将于 10 日出版的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籼稻品种的抗淹没能力远比粳稻强,被洪水完全淹没后一周还能生存,因此他们将籼稻和粳稻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在水稻第 9 染色体着丝点附近的 3 个基因可能与抗淹没性有关。 通过对这 3 个基因的进一步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其中一个名为 基因与水稻的抗淹没性关系最密切,这个基因在籼稻和粳稻中的“版本”是不一样的。 研究人员将籼稻的 因植入粳稻基因组后发现,粳稻的抗淹没能力显著提高了,这表明这个基因就是水稻的“抗洪基因”。 研究人员对印度的一个粳稻品种进行了“抗洪基因”改造,并增强了“抗洪基因”的表达。 试验种植表明,新培育的“抗洪水稻”能在大水完全淹没两星期后生存,同时还保持了原先品种的产量和其他优异特性。 目前,他们已培育了适合老挝、孟加拉国、印度等洪水多发地区种植的“抗洪水稻”品种。 研究人员还计划运用类似方法培育“抗洪玉米”、“抗洪大豆”等农作物。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