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稻飞虱的防治内容摘要:
1、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具有远距离迁飞及群集为害稻田的特点。 近年来,稻飞虱在晚稻的发生频次以及所造成的损失尤为突出,已成为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及时防治稻飞虱是夺取晚稻丰收的关键。 晚稻稻飞虱的为害一般有 13 个峰期。 第一个峰期出现在水稻孕穗、抽穗期,即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主要虫源是 9 月中旬开始从北方稻区随南下冷空气飞迁进入繁殖);第二个峰期出现在齐穗至乳熟期,即 10 月中、下旬;第三个峰期出现在蜡熟期,即 11 月上、中旬。 第一个峰期以白背飞虱种群为主,其余二个峰期则以褐飞虱种群为主。 由于迁入的稻飞虱虫源,受气象条件、本地环境温度以及天敌、栽培品种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发生的峰期及为 2、害程度有所差异。 有的年份各个峰期不明显,受害程度轻;但有的年份可连续出现 23 个峰期,发生量大,受害面积广。 晚稻以抽穗至齐穗期受稻飞虱为害而造成的损失最重,可导致颗粒无收;乳蜡期受害次之,一般损失 60%左右;蜡熟期受害较轻,但“穿顶”仍可损失2030%。 据调查,杂交水稻收割前 7 天穿顶,产量损失达 受害程度还因品种和熟期不同而有差异。 一般早熟、矮秆品种发生期偏早,受害较重;而迟熟、高秆以及杂优品种发生期相对偏迟,受害较轻。 在防治指标上,若虫口密度每 100 科禾孕穗至抽穗期达到 500 头,齐穗至乳蜡期达到 8001500 头,蜡熟期达到 3000 头以上,均须施药防治。 要根据当地虫情测报,掌握在若虫高峰期,于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至傍晚施药。 用 90%晶体敌百虫 8001000 倍液喷施,可兼治稻飞虱、粘虫、蝽象、稻纵卷叶虫等。 也可用 20%叶蝉散乳剂 8001000 倍液喷杀。 还可用 10%施特安30003500 倍液喷雾。 或用吡虫啉(扑虱蚜)25003000 倍液喷施。 在施药前田间要灌薄水层,防治的效果才显着。 专利查询。晚稻稻飞虱的防治
相关推荐
,主要包括查看文件或目录信息,新建 文件或目录,删除文件或目录,复制文件或目录,运行文件,上传文件,下载 文件等等。 命令操作 命令操作就是在远程主机把命令发送过去,服务器对各种 SHELL 命令的解释 与执行,并且把执行后的结果再发送到远程主机显示出来。 进程操作 进程操作就是对远程主机的正在运行的进程进行管理,主要包括查看或终止 正在运行的进程,查看开启的服务 列表(端口号)
和分析能力的同时 ,添加新功能模块 ,才逐步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 CRM,这是 CRM 的第三个阶段。 当然特别是 GartnerGroup 正式提出 CRM 的概念以后 ,又一次加速了 CRM 的具体定型和发展。 客户关系管理的作用 ( 1)提高市场营销效果 企业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的营销模块,对市场营销活动加以计划、执行、监视、分析;通过调用企业外部的电信、媒体、中介机构、政府等资源,
1、补”促稳产以苗补迟。 迟插田不仅晚稻有效分蘖的时间缩短,而且秧苗老化,分蘖能力也比较差。 为了确保足够的有效穗数,对迟熟组合秧龄超过 3538 天,中熟组合秧龄超过 3032 天的,要增插基本苗。 迟熟组合每亩插足 蔸、1012 万基本苗;中熟组合每亩要插足 蔸、1215 万基本苗。 以肥补迟。 超龄秧中不同程度存在秧苗老化现象。 特别是一些明显老化拔节的秧苗插入大田后,在土壤缺肥
白矮号株型适中,茎秆坚韧,叶片挺直,叶厚而窄。 透光率较高,光合能力强。 根系发达,耐肥抗倒。 适应性广,耐寒力较强。 出米率高,米质中上。 全生育期天左右。 高产栽培技术环节:在闽南稻区沿海平原区,以月中旬播种,秧龄天。 闽南稻区海拔以上及三明、龙岩市南部海拔以下山区,以月中、下旬播种,秧龄天左右。 采用烤水秧或两段育秧方式,秧地亩播量。 大田生产用种量。 密植规格或,亩播万丛,亩基本苗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