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办公楼地下室基坑工程土方开挖、基坑支护及降水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土方转运时,土方车必须覆盖,防止洒落,随时清扫施工现场及运输道路,减少污染。 锚喷支护时,空压机必须噪音低,质量完好,安放在远离办公区的位置。 、地下管线及道路和绿化带的保护措施 根据现场情况,该工程基坑周边已布置好给水、排水及通信电缆管道。 土方开挖前须人工挖除基坑西侧管道周围的土方,待管道明露后方可采用机械挖土,机械开挖时由专职指挥人员 指挥挖掘机开挖土方,防止该处管线的损坏。 挖掘机进出场必须用拖车拖至施工现场,履带式挖掘机严禁在院内混凝土路面上行走。 以免破坏院内道路。 现场场地狭窄,施工时应按平面图设计的道路通行,车辆不可穿越、损坏树木及绿化。 材料及机械、工具按平面设计布置,严防对院内原有设施、绿化等的损坏。 定期组织业主、监理及其他施工队伍参加的协调例会,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分包队伍服从总包单位制定的质量、工期、安全目标,达到业主的要求。 详细阅读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 ,服从大局,积极做好各施工队伍中的配合。 与各施工队伍密切保持联系,通 信 畅通,相互间需配合的工作提前说明。 解决好与各施工队伍间的工序配合问题,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10 第三部分 基坑边坡支护及降水方案 一、方案编制原则和依据 (一)编制原则 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按照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二)编制依据 《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复合土钉墙技术规范》( 5073920xx) 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T1111998)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xx) 4.《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 CCECE96:97)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xx)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xx) 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1999) 8.《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1997 年 二、工程概况 基坑底标高为 0m,场区自然地面约为 ,基坑实际开挖深度。 该基坑东侧地下室外墙线距二中 6层办公楼 ,基础 埋深约 ,基坑西侧地下室外墙线距离中萃路。 该工程基础开挖深度为 ,为保证基坑开挖和建筑物地下主体部分施工期间的安全性,需对基坑东侧和西侧边坡进行支护。 根据地勘报告,按地层岩性及物理力学指标与工程特征,在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土层分布状况如下: 杂填土层 Q4ml:杂色、干燥、松散状态,以砖块、砼块等建筑垃圾为主要成份,场地除绿化带外,其他地段均有分布。 场区仅在第 11~14孔段处分布,厚度: ~,平均 ;层底标高: ~,平均 ,层底埋深: ~,平均。 素填土层 Q4ml:黄褐 ~暗褐色,稍湿、稍密、可塑状,以粘性土为主,含有少量杂 11 质,均匀性较差,为堆积时间超过十年的老填土。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平均 ,层底标高 ~,平均 ,层底埋深: ~,平均。 层粉细砂 Q4al:青灰 ~青褐色,中密 ~密实,湿 ~饱和状,其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云母等,随深度增加其强度、密实度亦增大。 场区普 遍分布,厚度: ~,平均 ,层底标高: ~,平均 ,层底埋深: ~,平均。 层粉土 Q4al:黄褐 ~青灰色,密实、湿。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低干强度、低韧性。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平均 ;层底标高: ~,平均 ,层底埋深: ~,平均。 层粉细砂 Q4al:青灰 ~青褐色,中密 ~密实,湿 ~饱和状,其矿物成分主要 为长石、石英、云母等,随深度增加其强度、密实度亦增大。 勘探深度内未见底,据区域资料该层为巨厚层状。 地下水位埋深约 ,高于基础底面,因此基坑开挖前应采取降水措施,采取降水措施后,支护设计时不考虑水的作用。 基坑开挖深度内以第 1~第 4层的土层参数为主,参考该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有关数据,各土层参数取值如下: ①素填土: H=, r=,φ =21 o,c= ②粉细砂: H=, r=,φ =35 o,c=0kPa ③粉土: H=, r=,φ =28 o,c=10kPa ④粉细砂: H=, r= kN/m3,φ =4 0 o,c=2kPa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 20xx)的有关规定,考虑实际情况,对于临近荷载按照每层楼 20kPa 考虑,基坑西侧民族北街以通过砼泵车 60KPa 设计计算。 三、施工方案 (一)降水施工方案 设计降水井数量为 10,具体布置见附图。 降水井井深 20m,成孔直径 700mm。 滤管采用内径 400mm 的无砂水泥滤管,滤料采用直径 5~ 10mm 的干净石子。 其中位于消防水池范围内的一口降水井,应在基础底板、侧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12 用级配砂石填实。 ( 1)施工顺序 井点测量定位→挖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钻孔→回填井底砂垫→洗井→吊放井管→回填过滤层→井内下设水泵、安装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降水完毕拔井管→封井 ( 2)施工过程及方法 打井:用 SPJ300 型钻机成孔,钻孔直径 700mm,成孔后,先破泥浆护壁再用潜水泵洗井清孔后快速下放混凝土井管,在混凝土井点管周围回填滤料。 安放井管时逐节沉入混凝土井管,外壁绑长竹片导向,使接头对正。 回填滤料时,要保证井点管周围均匀投放,填至井点管口下 处,用粘土封堵口。 成孔时,要保证成孔的垂直度和孔径,孔径控制在 700~ 800mm。 成井后,及时用潜水泵洗井,直到井底沉渣洗净。 每井内吊放潜水泵一台,用钢丝绳吊放牢固,固定井口。 潜水泵在安装前,对水泵本身和控制系统作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安装。 安装完毕进行试抽水,满足要求后转入正常工作。 抽水作业时,三班轮流,昼夜值班,水泵故障及时检修或更换。 潜水泵在运行过程中每 2 小时观测一次水位,检查电缆线是否和井壁相碰,检查密封的可靠性,以保证水泵正常运转。 井管使用完毕后及时封井。 2.施工设备 ( 1)降水施工系统设备 排水管 200m,潜水泵 15台(含备用), SPJ300 型钻机 2台。 ( 2)井点系统设备 井管:采用无砂混凝土管,管外径 400mm、壁厚 60mm、长 1m。 水泵:采用 QS2030/23 型潜水电泵,每井一台,配上一个自动控制开关,每两井配备一台备用泵。 3.劳动组织及工期 ( 1)人员:降水项目负责人 1名,技术员 1名,施工工人 8名。 ( 2)工期:打井 3d,试抽水 1d。 抽水作业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