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育秧值得注意什么问题内容摘要:
1、看三定”:一看前作成熟期,定搭配组合或品种。 若前作在 7 月上中旬成熟,应搭配全生育期 120 天左右的常规品种或杂交晚稻组合;如前作在 7 月中下旬成熟,应搭配中早熟组合或品种。 二看组合或品种的特性,定播种期。 根据水稻特性和安全齐穗的要求,南方粳籼稻和杂交晚稻应在 9 月 15 日前齐穗,粳稻应在 9 月 20 日前齐穗。 应按品种或组合的穗齐历期推算出播种期,只能提前,不能推迟播种。 如搭配生育期较短的品种或组合,应在 6 月 25 日前播种,不能迟于 6 月 25 日;如果搭配生育期长的品种或组合,应在 6 月 10 日12 日前播种。 三看秧龄长短,定育秧方式。 如果秧龄在 30 天以上,应考 2、虑防止秧苗超龄拔节,或带胎插田,形成早穗,最好宜两段育秧,喷施多效唑,防止秧苗徒长。 秧龄在 30 天以内,应抓住稀播壮秧,移密补疏,以培育矮、壮苗,提高秧苗素质。 另外,气温均在 30以上,如秧板不平低洼处积水,经烈日一晒,中午水温往往高达 50左右,容易烫伤烫死种谷芽头,使晚稻无秧苗可插。 因此,要做好秧田平整秧板,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播种,播后即踏谷。 切忌在高温强光、太阳劲照的白天将秧田泡水。 在秧苗 3 叶期前,不宜灌水上秧板,保持秧沟有水,以秧板湿润为宜,当秧苗长至 34 厘米左右,便可白天保持浅水,但水深不应超过最上一片叶的叶环。 不可忽视病虫危害近些年来,在晚稻育秧期间常有暴雨出现,使秧田受 3、淹,白叶枯病,稻瘟病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生。 对受淹的秧田,应抓紧排水,清洗护苗。 在肥料使用上,要控制秧田氮肥用量,防止用肥过量而造成秧苗过于嫩绿而容易感病。 对已发现病株的秧苗,应用叶青双或三环唑喷雾防治,其用法是:预防白叶枯病可用 20%叶青双每亩 75 克加水 3040 公斤喷雾;防治苗叶瘟每亩可用 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75 克对水 3040 公斤喷雾。 稻蓟马严重危害晚稻秧苗时,造成叶尖黄化,严重时状若火烧。 秧苗期正是水稻以茎叶生长为中心的营养生长时期,新叶不断抽出,稻叶组织柔嫩,特别适宜稻蓟马隐匿、取食和繁殖,当秧田期百株秧苗有虫 150200 只时,应立即用 40%乐果乳油 100020 4、00倍液喷洒防治。 合理使用多效唑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 用于晚稻育秧,可防徒长,促分蘖,增加秧龄弹性,防插后僵苗,增穗增产。 但近些年来,在使用时出现的问题也多有发生,有的甚至弄巧成拙。 在使用中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掌握使用范围。 秧龄 30 天左右的使用多效唑只能矮化秧苗,不能发挥增蘖增穗的作用,最好不用。 只有 6 月上旬播种,7 月下旬甚至 8 月初插秧的,迟配迟插的秧田使用才有明显效果。 二是抓住施用适期。 在秧苗 1 叶 1 心期喷雾效果最好,最迟不要超过 3 叶期。 三是用药量要严格控制,不能随意增减。 一般每亩秧田用15%多效唑粉剂 200 克,对水 100 公斤喷施。 四是要求秧田平整,喷前排干田水,喷后 24 小时复水,均匀喷药,防止重喷或漏喷,以免造成秧苗生长不齐。 并注意喷了多效唑的秧田不要留座蔸秧,拔完秧后经过犁耙后再插晚稻秧,否则会导致植株变矮、造成减产。 专利查询。晚稻育秧值得注意什么问题
相关推荐
为一体的综合商贸信息处理系统。 从广义上讲,电子商务是指利用 Inter、 Intra 、 Extra来解决商业交易问题,降低产、供、销成本问题,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商机,通过采用最新网络技术手段,从而增加企业利润的所有商业活动。 14. IS09000:系列的核心内容是质量保证标准,它是质量体系认证的依据。 IS09000标准系列是一个大家族,它由五个部分组成: (1)质量术语标准;
是注重增施有机肥。 高产田要求每亩施有机肥至少 15 担以上,以改善土地壤结构,稳定肥效,并对提高稻米品质十分有利。 二是根据目标产量、品种特性和土壤供肥能力确定合理的用肥量。 杂交水稻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施肥量可比常规品种减少。 亩产 550 公斤以上产量指标施肥量常规粳稻每亩总氮肥折纯氮 1619交稻 1318是肥料运筹减少基肥和分蘖肥的施用比例,提高穗粒肥的比例,有利于减缓群体发展速度
1、稻种子浸种和催芽是晚稻育秧的第一关,要具备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技术要求也较高。 特别是 5份的气温比常年高 2,且温度变幅较大,对晚稻种子的浸种催芽会有一定的影响,希望农户重视并做好以下几点:一、晒种:浸种前应将种子放在太阳下摊晒 2时,提高种子活力,促进种子快速吸收水分。 二、浸种:采用药剂消毒浸种,用 18“稻种清”3 克,加水 斤,配成药液(另加锐劲特 800 倍),浸种子 5 公斤
1、稻中后期病虫防治措施8 月下旬以来,我省降雨量偏多,降雨强度较大,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的回迁和病害的流行。 据省测报站综合各地病虫性分析,当前突出的病虫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三化螟、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等,其发生特点是:病虫并重,发生分布不平衡,北部地区发生较重,东部地区发生较轻。 稻纵卷叶螟在全省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陆续出现本地蛾峰和迁入峰
1、晒田到抽穗这一时期,为晚稻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此期栽培管理目标:控蘖壮秆,提高成穗率,促进穗大粒多,减少颖花退化。 其主要措施如下:适时适度晒田从有效分蘖终止期到穗分化初期是晒田最适时期。 晒田的主要作用是控蘖、强根、壮秆、炼叶、减轻病虫害。 要掌握好晒田技术,要做到一看禾苗,二看田土,三看天气。 晚稻一般在抛后 15 天左右开始露晒田。 早发早晒,迟发迟晒。 基本苗多,土壤肥沃,生长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