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管理工作个人先进事迹内容摘要:

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 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 21 世纪挑战的能力。 ”教育部原部长、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也就是说,要通过研究与实施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优化应用,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 2020年 10 月,我 校组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组,同时,《网络环境下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批准为子课题。 2020 年 11 月,本课题又被无锡市电教馆批准为无锡市第一批现代教育技术“十五”规划课题。 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新一轮教改背景下,学校尤其重视“网络环境下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实践新课改、推进新课改的有效载体。 近三年来,课题组紧紧围绕“加强师生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按计划、方案开展课 题研究、实验课研讨,选编教学设计集”等一系列实验研究活动,全体老师团结协作、积极探索、创新设计、大胆尝试,不断对信息技术和中学学科整合的创新课型进行反思、总结和改进,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 课堂教学依托网络环境、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得以重组,教育时空得以拓展,课堂教学活动焕发出勃勃生机,实验班级师生信息素养也得到较大提高。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扎实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制度,凸现管理功能 课题分级网络管理为强化课题研究的领导和实施,学校形成了 校长室 — 教科室 — 学科组教师 科研组织网络。 处于组织网络最高层面的校长,是课题组组长,也是课题实施的决策者和带头人。 教 科室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的具体管理职能,一名教科室主任专门负责本课题实施。 学科组教师专题实践探索。 这样责任明确、渠道畅通,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科学、有序、有效地运行。 为加强课题科研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研究学校成立三大课题工作组织,即课题研究专家顾问小组、课题研究指导协调小组和课题研究学科专题攻关小组。 通过课题招标的方式组织学科课题科研实践小组,在专家顾问组的指导和学校领导小组协调下科研攻关。 确立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个体到整体、有分工有协作、有思想有操作的科研工作机制 课题过程管理( 1)合作研讨制度:同一 学科建立学科实验小组,协作进行课题研究,全体课题组老师每月一次集中,交流研究心得与问题,相互帮助提高。 ( 2)集中会课制度:课题组老师每两个月一次集中开课,展示各自创新课型,互相评点促进。 ( 3)检查调研制度:教科室每学期对课题组老师进行一次检查调研,检查内容包括课题进展情况,阶段成果与研究调整,课题研究的问题与对策等等。 ( 4)专家指导制度:多次请无锡电教馆、江阴电教中心、江阴教研室专家到校听课,请他们就课题研究中的信息技术问题以及学科整合的实践问题进行指导,进一步完善课题设计,整合设计,保证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 (5)培训提高制度:加强课题组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定期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相关经验介绍,二是给骨干教师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提高科研基础能力。 课题组成员多次外出学习考察,参加周边市县学校的一些课程整合研讨活动,开阔视野,积累经验。 (6)表彰激励制度: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科研成果的评比活动,并对其中的优秀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 课题经费管理为了支持本课题研究,学校对这项重点课题给予专项的经费补助。 学校新建了两只师生人手一机的网络教室,添置电脑 100 多台,投入经费 60 余万元。 学校为教师个人补助购置“东芝”、华硕等笔记本电脑,投入经费近 45 万元。 优先补贴课题组实验教师。 另拨经费 5 万元,专款专用,用于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图书资料、学习考察、分析测试、调研咨询、评审论证等研究活动开支,也用来支付少量超工作量补贴费用。 (二)注重实践,凸现应用价值 我校搞课程整合的研究方向一开始就是定位在“实践应用”上,所以我们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就十分强调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尝试、研讨、验证,突出应用价值,务求实用实效。 在集体会课中改进提高 2020 年 4 月,课题组第一次集体会课活动,每位教师上 一节整合课,通过实践来检验老师们的教学构想和实际效果。 当时的总体感觉是两个极端:要么只注意了学科知识体系,教师做个课件,把多媒体教室的课搬到了网络教室;要么一味的考虑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上成了计算机课,丢弃了学科本身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