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内容摘要:

2、,开始羽化为成虫,小麦抽穗至扬花期(5 月上旬)雌虫产卵,卵产在小麦护颖上,经 5 天左右,卵孵化为幼虫,幼虫钻入正在扬花的小麦颖壳内,吸食小麦浆液,致使麦粒空秕,严重减产,幼虫期约 20 天,小麦乳熟期后老熟,在雨天或潮湿时从麦穗中爬出,弹落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第二年遇适宜的条件,成虫出土产卵,再为害小麦。 候与土壤条件、感虫品种种植面积。 年的春旱少雨,土壤含水量不足,吸浆虫则滞留土中,逐年积累而越年羽化,为以后大发生埋下了隐患。 壤耕翻次数减少,水利条件的改善,为吸浆虫生存、繁殖提供了条件,虫口密度逐年提高。 春季雨期,与吸浆虫化蛹、羽化期相遇,羽化率明显提高。 年种植内外颖扣合不紧,开花期长, 3、籽粒皮薄的感虫品种利于吸浆虫取食、成活。 害隐蔽,治虫不见虫的特点,稍有疏忽就可能错过防治时机,所以应以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并举的原则。 用抗病品种选用颖壳紧密、籽粒灌浆快、种皮较厚的抗虫品种。 业防治实行轮作倒茬,耕翻暴晒或深耕,控制春后灌水、追肥。 学防治有 3 个适期为播种整地时,幼虫化蛹期(小麦拔节期)和成虫羽化期(小麦抽穗率 70%时)。 播种期每 667 平方米用小麦吸浆虫专用药剂 拌?辛粉剂 克拌毒土于耕后耙前撒施,防治越冬幼虫降低翌年的虫源基数。 同时兼治蛴螬、蝼蛄、金针虫及田鼠。 幼虫化蛹期仍用上述药剂拌毒土撒于麦田内并耧划,使毒土混入土壤中,防治破茧化蛹的幼虫。 成虫羽化期每 667 平方米用 25%辉丰快克 40 毫升或 5%辛硫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 50 毫升喷雾杀灭成虫和初孵幼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