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颖枯病内容摘要:

2、153224(m),成熟时有 13 个隔。 有性时期在我国尚未发现。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冬麦区病菌在病残体或附在种子上越夏,秋季侵入麦苗,以菌丝体在病株上越冬。 春麦区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条件适宜,释放出分生孢子侵染春小麦,借风、雨传播。 侵染温度 1025,以 2224最适,适温下潜育期为 714 天。 高温多雨条件有利于颖枯病发生和蔓延。 连作田发病重。 春麦播种晚,偏施氮肥,生育期延迟加重病害发生。 使用带病种子及示腐熟有机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1)选用无病种子。 颖枯病病田小麦不可留种。 (2)清除病残体,麦收后深耕不茬。 消灭自生麦苗,压低越夏、越冬菌源实行 2 年以上轮作。 春麦适时早 3、播,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植株抗病力。 (3)药剂防治种子处理用 50%多福混合粉(多菌灵:福美双为 11)500倍液浸种 48 小时或 50%多菌灵可湿粉、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市津)可湿粉、40%拌种双可湿粉,按种子量 种。 也可用 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粉 7500 唑醇(羟锈宁)(有效成分)拌种、菌灵(涕必灵)(有效成分)拌种。 重病区,在小麦抽穗期喷洒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11400 倍式波尔多液、25%苯菌灵乳油 8001000 倍液、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 2000 倍液,隔 1520 天一次,喷 13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