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内容摘要:

步。 针对工程项目而言,它是指对该项目所面临的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 对风险的辨识可以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判断,但更重要的是依据各种客观的统计、以前类似项目的资料和风险记录,通过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各种风险的损害情况及其规律性。 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流程图法( WBS 法)、敏感性分析法、环境分析法等,其流程图如下图 3所示,报告中应明确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图 2 : 风险辨识流程 风险估计 在进行工程风险估计时,要先科学的选定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上面对各风险因素的分析,风险评价体系应能综合反映承包商能力、业主状况等因素。 指标体系的构选应遵守科学性、全面性、协调性、可行性和层次性,以准确反映工程风险和指标体系相配的原则,构造工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8】 1. 建立指标体系 ( 1)输入指标体系: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2) 决策指标体系:①风险度 RD=f (r p , l l ), r p :风险发生概率; l l :潜在的风险损失;②致命度: FD= f (ml , f l ), ml:决策导致的最大损失; f l:企业致命损失额;③激励度: PD=( m r , i r ),m r:决策带来的最大受益; i r:企业必要的受益。 2. 评价指标体系:将各个风险因素综合成费用超支指标;工期拖延指标、质量指标、技术指标、资源指标、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指标、财务指标七个指标加以考察。 3. 模拟仿真: 在输入指标历史数据的基础上,根据三个决策指标,通过灰度仿真模型得出七个评价指标的最终结果。 风险评估 工程风险的大小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因此采用模糊评价方法把 风险的大小界定成小、一般、较大和很大四个等级,各等级的界定没有明显的标准,分类的本身就具有模糊性。 因此,模糊评价方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 11】 表 2:风险因素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内容与参考 承包商 因 素 S 1 施工能力 S 11 设备数量、施工方法与工艺 类似工程经验 S 12 以往从事类似工程的数量及情况 融资能力 S 13 企业财务状况 项目经营管理能力 S 14 高能管理人员数量 工程条件 S 2 合同风险 S 21 合同文件 工程现场条件 S 22 实地考察报告 工程量变化大小 S 23 工程图纸 工程工期要求 S 24 招标文件 业主因素 S 3 工程款支付能力 S 31 业主财务状况、资金来源 业主信誉 S 32 相关情报 其他因素 S 4 材料质量 S 41 材料出场证明、质量证件 质量监督站人员能力 S 42 管理人员资历 上级主管部门人员能力 S 43 管理人员资历、数量 意外事故 S 44 安全报告 由于工程风险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适宜采用多层次的模糊评价法来进行评价,评价过程如下所示: ( 1)确定因素集。 因素集就是以上各种指标的集合,即 S=( S 1, S 2, S 3, S 4)。 ( 2)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集。 评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