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孢菇高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孢菇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 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肉厚、开伞慢、菇柄组织密实、雪白粗大、孢子少、保鲜期长,不同于一般平菇。 营养丰富,寡糖含量高,含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具有保健和美容作用。 杏孢菇生产周期短,市场前景广阔,效益高,农户容易接受。 现将杏孢菇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杏孢菇最适温度为 1116,温度太低或太高都难使子实体形成,因而各地必须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出菇要求温度安排好栽培季节,在河北省唐县一带以秋末、冬初生产为主。 2 原料与配方棉籽壳 2000麸 400米面 50糖 20磷酸钙 4素4石灰 25 拌料与装袋按比例称取培养料,将其混合后加 2、水,含水量控制在 60%65%,将培养料搅拌均匀即可装袋,选用 1455格的塑料袋;袋料用装袋机装袋。 灭菌与接种装袋后立即上灶,常压 100保持 2025 小时,高压 气压下保持 23小时,培养基灭菌后待料温降至室温时即可消毒接种。 接种过程中要严格做好各项消毒工作。 接种后室温保持在 25左右发菌,温度低则发菌慢,温度过高会出现杂菌。 待菌丝走到碗口大时即可移入彻底消毒的菇房。 5 栽培管理当杏孢菇菌丝长满全袋后,即可采取适宜温、湿度,使其出菇。 栽培房温度保持在 1218,湿度保持在 90%95%,可向空间及地面喷水,一般经 1015天就可以出现菇蕾。 在原基形成到出现小菇蕾时开袋较好,现蕾的快慢与 3、温度有很大关系,气温在 1216时出菇较快,而开袋过早会影响出菇量和质量,选择在菌丝未扭结时开袋为宜。 为延长子实体保鲜期,采收前 23 天,湿度控制在 80%85%左右更好。 如果子实体较大时开袋,会出现畸形,严重的会出现萎缩、腐烂;因此,栽培杏孢菇要掌握在原基形成小菇蕾时开袋较好。 度控制菇房温度直接影响原基形成和子实体生长。 温度低于 8时,原基难以形成;当温度升到 21时,原有生长子实体迅速生长,品质下降,而小菇蕾停止生长,开始萎缩,原基停止分化;温度持续 21以上时,原有子实体会变软、萎缩、腐烂,培养基表面组织亦会萎缩、腐烂。 在整个栽培管理中,菇房最佳温度应控制在 1218。 度控制菇房湿度应保持在 85%95%。 湿度太低,子实体会萎缩并停止生长,而原基干裂、不分化。 浇水时要注意不能将水直接喷在子实体上,否则子实体会变黄,影响品质,严重时会造成腐烂。 气调节子实体发育阶段需要新鲜空气,菇房要经常通风。 现小子实体萎缩、停止生长;而有的子实体呈萎缩状,然后在已萎缩的子实体上再分化出畸形小菇,呈树枝状,不能发育成正常子实体。 如果此时遇到高温、高湿,就会造成子实体腐烂。 因此,菇房必须保持良好通风条件。 6 采收加工当菇盖张开、平整、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适期。 采收标准是出口要求菌盖小、菇柄粗大。 头潮菇每袋产量为 70%80%,采收后 15 天左右可采收二潮菇。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