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万元,管道 万元,生物填料 万元,荷梗饲料加工厂 1万元。 申请市级项目资金 申请市级项目资金 30 万元。 (详见下表) 大足县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项目市级项目资金投向 序号 建设内容 规格或标准 数量 单位 单价 金额 承建单位 1 秸秆还田 535 亩 350 187250 县农技站 2 频振式杀虫灯 每 农田安装 1盏 15 盏 200 3000 县农环站 3 田间有毒有害危险废弃物回收池 每 2- 3hm2农田设置1个 ,容积0 .6 米 3 18 口 130 2340 招 标 4 垃圾桶 每户两桶 ,规格φ 25 30cm 220 个 15 3300 招标 5 堆沤池 - 立方米 37 个 365 13505 招标 6 垃圾处理站 12平方米 4 个 510 2040 招标 7 污水处理站 35立方米 4 个 8000 32020 招标 8 生物填料 105 平方 100 10500 招标 22 米 9 管道 规格φ 2530cm 50 根 49 2450 县农环站 10 劳务费 专家、学者指导 40000 县农环站 11 差旅费、交通费 3615 县农环站 12 合 计 300000 其他资金 县财政和农户自筹。 三、项目实施单位 (一)单位性质、隶属关系、职能(业务)范围 大足县农业环境监测站隶属于大足县农业局,是社会公益类、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它的主要职能(业务)范围: 对本县主要危害农业环境的污染物进行定期定点监测。 负责本县环境质量调查评价,定期向农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上级监测站报告当地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动态;定期编写农业环境质量报告书。 参加本县农业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为仲裁环境污染纠纷提供监测数据。 参加地区性农业环境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 完成农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其它任务。 (二)主要优势与财务资产概况 大足县农业环境监测站现有职工 17 人,其中大专 4 人,中专 2人,高级农艺师 2人,中级农艺师 4人。 具有从事农业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测能力,具有敬业精神,能基本适应现阶段农业环境保护与监测工作的需要。 23 (三)失信记录 大足县农业环境监测站成立以来无失信记录。 四、相关单位及其参与事项 大足县农业局:负责项目工作的组织管理、指挥 、协调工作,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抓好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 大足县农业环境监测站:负责编写项目实施方案,具体负责建设工作的实施,并定期上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并通过市级部门的验收。 大足县农业局计财科:项目建设资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大足县土肥站 :负责测土配方施肥。 大足县农技站 :负责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 大足县农能中心 :负责沼气建设技术指导。 24 附件 2: 2020年开县铁桥镇亿世村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名称 开县铁桥镇 亿世村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 二、项目实施单位及负责人 实施单位:开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 负责人:付光荣 三、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 (一)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 该项目确定在开县铁桥镇亿世村叶子坝的一个自然村落中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 示范区内,主要对 160 个农户的生活污染进行治理、 500 多亩农田粮食生产污染进行综合防治。 (二)项目村基本情况 亿世村地处开县县城西部 30 公里处、距铁桥场镇 3 公里。 该村辖 9个农业社, 1042 户, 3852 人,幅员面积 ㎞ 2,实有耕地 1542 亩(田 1156 亩, 地 386 亩),果园 640 亩,人均耕地 亩。 该村主导产业以粮食作物为主,其次是梨。 2020 年粮食播种面积达 4659亩,农民人均纯收入 2962元。 该村属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基础条件较好。 现有村级公路 27 ㎞ ,其中水泥路面 3 ㎞ ,硬化耕作便道 5000m,实现了村村 25 通。 且有渝巫公路和江里河纵贯全村近 6 ㎞。 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是我县的粮食主产区域。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示范区子叶坝位于江里河畔,属长江小江支流上游,是亿世村条件较好的一个自然村落,农户居住较为集中,涉及 3个社( 7 社)的部分农户及农田 :共有 160 户,农耕地 540亩(田 483 亩,地 57 亩)。 农户饮用机井水达 100%,耕作便道入户达 100%。 (四)项目示范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农村生活污染:项目区内农户居住集中,生活污染严重。 一是生活垃圾均是直接倾倒溪沟、河边,随雨水的冲刷、涨洪进入河流,严重影响长江水体质量。 二是农户生活污水均未处理直接无序排放,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直接威胁着农民的饮用水安全。 农田面源污染状况: 一是农民施药用肥科学性不强,盲目施用、乱用滥用现象普遍, 特别是在防治水稻螟虫时间,用药时间掌握不当,往往增加用药次数和 用量,不但增加生产成本,影响农产品质量,而且农田环境污染严重。 在用肥上,未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普查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导致土壤板结,氮、磷养分流失严重。 二是农田废弃物污染。 施药后的包装袋(瓶)等有毒有害废弃物乱丢现象特别严重,直接污染农田,影响耕作和作物正常生 26 长。 农作物秸秆乱堆乱放严重,利用率低(不到 30%),资源浪费严重,又造成农田环境污染。 四、项目建设目标 示范区通过项目建设后,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达 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 100%;农作物秸秆利用率 100%,田间有害废弃 物回收率 100%;农药化肥施用量比近三年减少 10%以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 五、项目建设内容及配套技术 (一)生活污染治理 每个示范户配套 2 个垃圾桶(对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分类收集),垃圾临时堆放站和垃圾清运车,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无机垃圾填埋等无害化处理技术; 建生活污水净化池,推广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技术,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二)农田污染治理 建秸秆堆沤池。 推行秸秆覆盖栽培、秸秆过腹还、秸秆快速腐化返田等循环农业生产技术; 设置有毒有害废弃物回收箱,对有毒有害废弃物 收集进行集中填埋处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草鼠统防统治。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和农作物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技术; 27 推广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 (三)探索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运行管理模式 为了保障项目的长久效益,因地制宜地,从宣传培训、管理、补偿、监督四个方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模式。 ( 1)宣传培训机制。 通过制作标语、召开院坝会、建立污染治理公示栏、组织培训、发放资料、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先进示范户评选活动等形式,宣 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目的和意义,按生产季节集中培训农户 10 次,培训 1500 人次,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培训到户,确保示范户在全村能够真正起到治污的示范作用。 ( 2)管理机制。 制定村规民约,建立由村委会牵头、示范户参与的管理运行模式。 聘请热爱公益事业的社员作保洁员和设施管护人员 2 名,负责对生活垃圾和田间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清运、公共设施的管护和清洁卫生的监督。 ( 3)补偿机制。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维护资金,原则上采取“谁受益谁负担”, 示范户缴纳一定的污染防治维护资金,项目适当补偿。 支付聘请人员报酬和设施维 护经费,保证项目建成后发挥永处效益。 ( 4)监督机制。 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与示范户签订“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责任书”,选聘义务监督员,公开电话等。 对生活环境、农田环境污染的治理好坏进行定期检查和评比,将结果在“公示牌”张榜公示布。 把群众监督、舆论监督、 28 重点监督、经常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严密有效的监督机制。 六、资金预算及投资 亿世村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共投资 30 万元,其中:生活污染治理投资 万元;农田污染治理投资 万元;运行管理投资 ;其他费用。 本项目申 请市农发资金 30万元。 (一)生活污染治理投资 户用垃圾桶 320 个, 50 元 /个,计 16000 元; 12 立方米的污水净化池 90 口, 700元 /个,计 63000元; 垃圾临时堆放站 10 个, 4000 元 /个,计 40000元; 配垃圾清运车 1辆 25000元。 (二 )农田污染治理投资 作物秸秆堆沤池 25 个, 600 元 /个,计 15000元; 田间有毒有害废弃物回收箱 15 个, 400 元 /个,计 6000 元; 安装频振式杀 虫灯 3盏, 1200 元 /盏(含电杆及安装),计 3600 元;测土配方施肥检测费,检测土样 20 个,计 8000 元; 制作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 500 份,计 1500 元; 农作物病虫草鼠统防统治 1000 亩次,每亩 15 元,计 15000 元;技术培训及资料费20200元。 (三)运行机制投资 万元 宣传费:制作示范户门牌 160 个, 30 元 /户,计 4800 元;示范区标志牌 3块, 3000元 /块,计 9000 元。 29 治污管理费:聘请清洁员和设施管护员共 2 名,管护费补助 6000元 /人 .年,计 12020元。 (四)其他费用 万元 交通费 15000 元;差旅费 10000 元;资料印刷及邮电费10000元;项目资料的搜集与完善、归档及验收等相关费用 30900元。 七、项目 建设 时间及进度安排 本项目实施时间表为一年。 从 2020 年 8月至 2020 年 7月。 第 12月:立项与方案制定; 第 34月:宣传发动,技术培训; 第 510 月:项目全面实施; 第 1112 月:县项目办组织验收;总结,迎接重庆市验收。 八、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了保证项目的正常开展,我县高度重视。 自江津会议后,我县立即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由农业局长熊良体任 组长、分管局长副组长,财务科、信息环保科、农环站、农技土肥站、植保等相关科站负责人为成员。 负责组织协调和项目经费的落实。 下设办公室(农业环保站内),由分管局长任主任,环保站站长、信息环保科长为副主任,环保站全体职工为成员,具体负责项目规划与实施。 同时,镇村成立了相应领导小组,铁桥镇派 2名实职领导亲自督阵,负责项目村的领导指挥,村支书和村主任负责 30 项目落实与关系协调,保障项目正常实施。 (二)技术保障 组建技术顾问组,攻克项目实施中的技术难问题。 以市农业环境保护站为技术支撑单位,从市县农技、植保、土肥相关站聘请 农业环保、农技土肥、植保高级农艺师为技术顾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技术攻关和现场指导。 ( 三)资金保障 以农户自筹为主,国家项目补助为辅的原则。 一是要始终坚持以村民自己投劳,引导群众自力更生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二是争取上级项目投入。 项目资金使用上,实行专款专用,接受市、县财务部门的监督,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1 附件 3: 2020年 江津区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 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名称 重庆市江津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 二、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承担单位: 江津区农业局 负责人:欧应刚 项目实施单位:江津区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负责人:蔡国学 三、项目建设地点及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地点 确定在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恒和村羊狮田自然村落(详见重庆市江津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建设区域分布图)建设晚熟橘桔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区。 示范区涉及农户 157户,规模达 1000亩。 (二)基本情况 江津区基本情况 江津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位于重庆西南长江之滨,距渝中区公路里程 50 公里;铁路里程 65 公里;水路里程 72 公里。 江津城 区气候特征与重庆相近。 江津区域地形南高北低,最低处珞璜十坝海拔 178. 5米,最高点四面山蜈蚣坝海拔 l 709. 4米,主城区平均海拔 209. 7米。 全区面积 3200. 44 平方公里,耕地 32 面积 221 万亩(田 123 亩、土 98 亩);人口 145 万,其中农业人口 122 万人;全区 2020 年产粮食 万吨,施用化肥约 4万吨,农药 700800 吨;江津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区,主导产业为柑橘和花椒。 江津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还处于起步阶段。 恒和村基本情况 恒和村位于白沙镇西部, 是江津区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