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内容摘要:

6 附录 (风险评价准则) 1 术语 风险:风险( R)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L)及后果( S)的结合。 风险( R)=可能性( L)后果( S) 2 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作业活动 选用方法 频率 备注 直接作业活动 工作危害分析法 ( JHA) 作业活动前 检维修作业 岗位、部位、装置 首选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 其次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LEC) 每年一次 一个工序如:电解、液氯充装、通氯氧化、拆装电槽、清贮槽作业等 关键、重要设备 安全检查表法( SCL) 每年一次 蒸发装置、冷冻机单个设备、离心机、氯气压缩机等单个设备 新建装置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 HAZOP) 建设前 按工序进行分析评价 3 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及风险等级判定 3.1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流程 选定作业活动 分解工作步骤 识别每个步骤的 潜在危害和后果 控制措施 风险分析 定期评审 7 ,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步 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办理作业证等不必作为步骤分析,可将其列入控制措施。 ,而不必描述怎么做。 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对危害导致的事故生发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严重性也应识别。 识别现有安全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就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作业步骤多,可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几大项。 每一项为一个大步骤,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其每一个步骤均需判定风险等级,控制措施首先针对风险等级最高的步骤加以控制。 ,可事先制定标准的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3. 2风险级判定 轻微或可忽略的 风险值 (L S=13) 可接受的 风险值 (L S=48) 中等的 风险值 (L S=912) 重大的 风险值 (L S=1516) 巨大的 风险值 (L S=2025或 L、 S单项为 5) 8 风险评价表 可能性 L 严重性 S 1 2 3 4 5 1 1 2 3 4 5 2 2 4 6 8 10 3 3 6 9 12 15 4 4 8 12 16 20 5 5 10 15 20 25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度( R)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 /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 (1级 )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 ,不能继续作业 ,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 2级)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 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 12 中等( 3级)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 沟通 2年内治理 4- 8 可接受( 4级)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 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 治理 4 轻微或可忽略的 风险( 5级)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9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L)判断准则 等级 标 准 5 在 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 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 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 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 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 ),或 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