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栽培中的常见问题内容摘要:

1、鲍菇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 2227,最适温度是 25左右,高于 30时菌丝生长不良。 杏鲍菇是恒温结实性菇类,温差过大,不利原基的发生,出菇温度为 1018,最适温度 1216,低于 8不会现原基,高于 20容易出现畸形菇,还会发生病害,引起死菇、烂菇。 子实体生长温度为 1021,最适温度为 1018。 对温度的掌握,因菌株不同而异,在引种时要特别注意了解菌株的特性。 袋发满后,维持 7 天左右,菌丝充分生理成熟后移入菇棚,剪掉扎口或拔除棉塞、去掉套环后将袋口翻下或剪掉,露出料面。 调控棚内湿度至 95%左右,光照强度 1000 勒克斯,并有少量通风,经 15 天左右,袋口料表面即有白点状原基形成。 2、秋栽时采取措施适当降低棚温,春栽时应设法提高棚温,并加大通风量,保持棚内湿度,使原基数量不断增加,随之原基分化,幼蕾现出。 该阶段棚温应严格控制在 20以下,否则,不能现蕾。 出菇面清理干净,并清洁菇棚,春栽时喷洒一遍菊脂类杀虫药及多菌灵等杀菌剂后,密闭遮光,使菌袋休养生息,秋栽时只喷一遍杀菌剂即可。 待料面再现原基后,可再行出菇管理。 一般可收 13 潮菇,生物学效率 50%60%,商品率 80%90%。 菌种活力弱。 菌袋装料过紧或含水量大于 65%,菌袋内由于没有充足的氧气,抑制了菌丝的生长速度。 发菌环境的温度小于 20,且通风不良,或者培养料的酸碱度不适宜,也会造成发菌缓慢。 拌料时培养料没有吸透水,料内有生心,尤以木屑、玉米芯等质地较硬的培养料多见。 在灭菌过程中没有排尽冷空气,没有良好的热循环。 灭菌时间不足、灭菌过程中出现停火断气、灭菌锅(罐)内菌袋摆放过多过紧,也会发生灭菌不彻底的现象。 没有进行疏菇蕾,层基分化后,在菌袋两侧长出数量不等的小菇蕾。 由于营养和空间的限制,这些菇蕾大部分不能长成商品菇,所以,必须及时进行疏蕾。 疏蕾的原则:在菇蕾刚形成时,每面留位置好、菇形正、大小相近的菇蕾 46个,子实体长至 2右时,再进行 1 次优选,每面留 24 个。 这样,便能保证较高的商品率。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