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珍菇栽培主要问题与原因探讨内容摘要:
1、前,秀珍菇在我市栽培面积已超过 5000 万包,是我市食用菌主栽品种之一,栽培前景与效益良好。 秀珍菇栽培通过冷库低温处理,可进行周年栽培。 但由于季节、品种、培养基、温度处理和水分控制不当等原因,常造成不出菇或菇蕾死亡等现象,我们通过多年的栽培实践,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究与总结,供同行参考。 1 品种选择目前我市主栽品种是罗源从台湾引进的秀珍菇系列品种,如秀 57、秀珍菇 1、2、3 号等。 其栽培特性与产品品质均有一定的差异,栽培者应根据市场需要,引种适宜的品种。 一般要选可适宜冷库处理出菇、单生菇多、转潮快及品质好的品种为佳。 目前发现,有的品种在引进多年后出现退化,表现为出菇期推迟,低温处理后出菇不 2、齐,甚至不出菇。 因此,引种后一定要进行小规模试种;否则,极易造成产品不适销,甚至不出菇等问题。 2 栽培季节一般利用自然气候,秀珍菇制包可安排在 23 月或 910 月为佳,这两个产季,温度较易控制,湿度又不高,制包成功率较高,23 月制包要注意保温,910 月制包要注意降温;同时,这两个产季制包,出菇期又可遇上秀珍菇栽培适宜的季节。 由于秀珍菇是以采收小菇为主,因此,每潮菇子实体生长阶段很短,营养消耗相对较少,而潮次数较多,整个栽培周期却拉得较长,可达 610 个月。 大面积栽培时,一年中制包有 12 个产季即可。 但工厂化栽培时,有完善的设施条件,如菇房有温控条件,栽培场所有冷库等设施,则可周年生 3、产。 否则出菇期应避开夏季高温。 不然持续高温,气温高于 28,极易造成不出菇。 3 培养料配方培养基一般保持一定的碳氮比(201301),可以防菌丝徒长,提早出菇期,且适宜的培养基后期菌包不易萎缩,也不易形成侧生菇。 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棉子壳为佳。 以下配方供参考:杂木屑 77%,麸皮 20%,石膏 1%,碳酸钙 1%,糖 1%;棉子壳 78%,麸皮 20%,石灰粉 1%,糖 1%;棉子壳 39%,木屑 39%,麸皮 20%,糖 1%,石灰 1%。 4 状初期子实体多、密,后枯黄至死,或余几朵或全部死亡。 因与预防水分:分供应不上。 体失水。 基松动。 预防措施:制包前,培养基含水量应调到 60%65%;出菇期 4、间,空气相对湿度应调到 90%95%;喷水要轻,细雾多次,防止菌包表面积水与原基松动;出菇期通风时,要注意防止热风或冷风长时间直吹菇蕾;原基刚形成时,尽量不要喷水。 温度:成营养回流,引起死菇。 预防措施:小菇形成后,不宜有过大的温差变化。 要注意由于通风过度引起温度变化过大。 热。 无一定温差,造成死菇或不出菇。 正常情况持续 28以上高温,不经低温处理,很难出菇。 预防措施:菌包一定要进行低温处理,同时要拉大温差,一般在 1015;还要注意菇房的通风与降温,一般不要持续超过 28。 缺氧:通风不足缺氧;菇房大小不一易造成通风不一,形成局部缺氧;种植密度太高也会造成通风不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易形成长柄菇或 5、死菇等;通气不良也易造成死菇霉变,从而影响正常菇生长,甚至死菇。 预防措施:单间菇房以 100 平方米为宜;墙式栽培叠墙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 2m;层包口错开摆放。 营养:后期菌包营养不足。 易早开伞,形成薄菇,甚至死菇。 预防措施:培养基适当多加一些棉子壳和麸皮,增强后劲。 污染:菌包表层污染杂菌,主要原因是死菇未处理或积水造成。 造成不长菇或死菇。 预防措施:要即时处理死菇、即时搔菌;菌包浸水处理后,水分要倒干净。 状同一批菌包有的长菇有的不长菇,或同批浸水与温差刺激后,表现长势不一。 因与预防措施菌皮过厚,影响原基形成:可能是采后养菌期间湿度过大,通气又良好,造成菌丝猛长,形成菌皮。 或栽培基营养 CN 失 6、调。 预防措施:可去皮或搔皮(可能使出菇期延长近 1 个潮次);或后面挖洞或割袋出菇。 养菌期间尽量不要喷水。 但也不能使菌包表层过干,否则,会降低菌丝活力,影响原基发生量。 培养基中麸皮含量一般不要超过 30%。 水分分布不均匀:浸水过程中吸水不均匀,造成出菇不一。 预防措施:制包时,中间要尽量打洞,这样吸水才能更快更均匀。 营养分布不均:拌料时间不够长,造成营养分布不均,引起出菇不均。 预防措施:培养基各成分要新鲜,拌料要充分。 温差刺激不均匀:菌包在冷库中叠放过紧,造成中间与边缘处理不均匀;或低温处理时间不够长,造成出菇不齐。 预防措施:低温处理过程中,菌包不要堆积过紧;可适当延长低温处理时间。 生菇栽培包周 7、围不定点出现“侧生菇”。 原因:这是由于培养料没有压紧所至,壁料之间易出现间隙,软质培养料更为明显;待菌丝生理成熟,遇到降温后,也会出现较大的间隙,这时供氧状况也相对较好,在低温及光照条件诱导下,易出现侧生菇;或栽培后期菌包变软出现侧生菇。 预防措施:填料要紧,拌料要均;适当多加些棉子壳;选用不易变形的菌袋。 生菇与单生菇割口出菇,丛生菇较多;开口出菇的单生菇较多;不同品种其单丛生菇的出菇性状不一;出菇面平,一般单生菇也较多;培养基含 N 量高也易形成丛生菇。 一般可根据需要来控制丛生菇或单生菇。 出菇秀珍菇利用冷库低温处理可进行周年栽培。 但在自然季节下,夏季高温一般不出菇,低温处理时间过短或温差不够也不易出菇。 品种退化也易造成不出菇。 菌包被细菌污染,表现为菌丝生长初期正常,后期菌包呈松软状,出黄水,造成不出菇。 预防措施:控制菇房温度不超过 28;延长低温处理时间;选择适宜的品种;菌包灭菌要彻底;接种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收要即时采收,不留菇柄,即时搔清出菇面;出菇面不积水。 否则易发生霉菌污染。 采后管理:风凉 1015d,让菌丝营养再积累,活力恢复,同时,养菌期间还要适当喷水,以防表面菌丝过干,影响活力。 而后再浸水吸水低温处理(69、或温差 1015以上,24h 以上)倒水进菇房出菇管理再采收。 专利查询。秀珍菇栽培主要问题与原因探讨
相关推荐
........... 1. 制订各级员工招聘条件,职位说明书 .......................................... 84 49. .....................................................................................................................
社会领域 D.相对于政府组织它是非政府组织 E.相对于营利组织它是非营利组织 正确答案: A,B,C,D,E 第 6 题:在经济建设中,行业协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主要职能就是( )。 A.有序扩大政治参与 B.理性表达利益 C.沟通、协调、监督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 D.促进市场规范化运作 E.防止市场失灵 正确答案: C,D,E 第 3 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在( ) A.企业 B.顶层
1、年来,由于秀珍菇效益好,又能填补夏季食用菌产品的空白,江山市秀珍菇生产迅速发展,2004 年总数已超过 800 万袋。 但近段时期,江山部分菇场出现一些死菇现象,经观察,明确死菇是由黄菇病引起。 子实体变色腐烂发臭的细菌性病害,一般以头潮菇发病比例较高。 发病时菌袋表面有粘液状病原菌出现,部分菌丝有泛黄症状,严重时病菌直接侵害菇体,使受害菇出现病斑、发黄,乃至死菇。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 油菜终花以后,叶腋内的休眠芽有可能重新成长开二次花,俗称开“反花”。 油菜开“反花”是一种反常现象。 这种花的花期失时,消耗养分而不能结实,并且会加重病害蔓延,对产量影响很大。 油菜开“反花”的原因有四:一是后期氮肥过多,碳氮比例失调,致使茎叶柔软,木质化程度低,引起植株裂倒,叶腋里的休眠芽得到充分的阳光和养分,便成长开花。 二是油菜花序受蚜虫危害,推迟了花期
2、南北各地均可正常生长,耐热、耐寒能力强,喜湿润环境,但忌积水。 在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粘壤土上生长较好。 2 年生以上的植株均能开花结实,但结果率不高。 种子容易萌发,在 2530条件下,发芽率可达 90%以上。 种子寿命较长,可达 3 年或更长。 2地整地 选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较高、排水良好的肥沃沙壤土地,于秋季深翻 30,同时每亩施入农家肥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