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棉花高产配套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同时,也加重了土壤次生盐渍化,造成部分棉田土壤含盐量升高,棉花出苗困难,生长受抑制,严重影响了棉花的生长与发育。 我团在棉花生产上,结合滴溉技术摸索出了一套盐碱地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一、轮作倒茬对盐碱较重的棉田轮作小黑麦,小黑麦具有很强的耐盐碱性,且生物量较大,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好、见效快,一般来年就可种植棉花。 二、秋翻冬灌秋季拾花后及时犁地、平整土地,冬灌要做到均匀一致,以达到较好的洗盐效果。 对于盐碱较重的农田,应先深松 5055 厘米,然后犁地灌水,667 平方米灌量达到 180 立方米以上,积水时间超过 24 小时,洗盐效果显著;对于重盐碱地灌后,应 2、保持水层在 20 厘米 23 天以上,才能达到泡盐和洗盐的目的。 三、整地压盐春季天气干旱多风,土壤水分蒸发量大,盐随水来,随着土壤水分蒸发,盐分在土壤表层聚结成层,使种子不能正常吸水,影响生长发育。 为了避免和减少表面盐结层的形成,一方面要早耕地保墒,另一方面在播种时适当调整刮土器,将表层盐结层刮除 12 厘米,以降低种子周围的含盐量。 四、选用良种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较耐盐碱的棉花品种,本地宜采用中棉 45 号、新陆早23 号等品种。 五、适期播种适期播种是盐碱地一播全苗的关键,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盐碱地应保证棉花播后 7 天左右出苗,种子在土壤里停留时间短,发芽出土快,受盐碱危害小。 对盐碱地来 3、说,选择最佳播期、推广干播湿出技术,是实现一播全苗的关键。 六、早封洞补水棉花发芽出土时,耐盐碱能力最差,对膜上点播棉田,若洞穴封不严,膜内水分易于蒸发,使穴孔处形成盐积层,影响出苗。 因此,播种后要及时封洞。 盐碱地棉种不能正常发芽生长、棉苗容易猝死的致病机理是:土壤的渗透压高于种子和棉苗的渗透压,使细胞不能正常吸水而影响新陈代谢。 要求播后及时查墒、补墒,对于墒情不足的棉田,应早补水,滴水量 78 立方米/667 平方米为宜。 七、合理密植盐碱地棉苗生长发育迟缓,棉苗单株生产力较低,因此,要加大种植密度,以群体优势创高产,盐碱地的合理密度应为 株/667 平方米。 八、节水灌溉利用滴灌技术可控性强的特 4、点,采用少量多次滴灌方式,可有效起到洗盐作用。 加压滴灌全生育期滴水 1011 次,灌量 200220 立方米/667 平方米;无压滴灌全生育期滴水 5 次,灌量 240260 立方米/667 平方米,使土壤始终保持最优含水状态,既保证了棉苗的正常发育,又防止了深层盐分随水上移,恶化棉花根系环境。 九、科学施肥盐碱地土壤养分含量低,土壤理化性质差,667 平方米增施 2 吨左右有机肥可缓冲盐碱危害,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由于盐碱地 偏高,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等元素利用率低,盐碱地植棉应注意增施磷、锌等肥料。 另外,增施土壤改良剂、酸性液体肥等,对于改善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棉花发育、提 5、高棉花产量效果显著。 十、化控盐碱地棉花的生长规律是:花铃期以前发育缓慢,后期水肥充足的情况下易徒长。 因此,化调措施应坚持前促后控的原则,即花期以前喷施磷酸二氢钾100150 克/667 平方米,喷施其它叶面肥 45 次,促使棉花早发,打顶以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喷施缩节胺 68 克/667 平方米,防止棉花徒长。 十一、中耕抑盐行间露地部分极易返盐,应增加中耕次数和深度,中耕次数不少于 2 次,中耕深度在 18 厘米以上,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控制返盐,提高地温。 十二、病虫害防治8 月份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要做好测报工作,了解和掌握害虫发展动态,对达到防治指标的棉田要采取有效措施,科学防治,避免棉花大面积病虫危害,导致棉花减产。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