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细菌性条斑病内容摘要:

状又称细菌性条纹病。 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也可发生在其他部位。 病斑浅褐色或红褐色,条状,沿叶脉扩展。 病原 燕麦假单胞菌,属细菌。 菌体杆状,大小 1806(单生、双生或链状,具极生鞭毛 12 根。 革兰氏染色阴性。 好气性。 肉汁胨琼脂平面上菌落白色,具乳光,圆形,凸起,表面平滑具光泽,肉汁胨液中有菌膜。 养基上菌落白色,不产生荧光。 能利用葡萄糖、半乳糖,甘油产酸但不产气。 不能利用乳糖、麦芽糖、蔗糖。 生长适温 3036,最高 42,最低 5,致死温度 5556。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翌年雨季,从植株伤口或气孔侵入。 高温高湿的雨季利其发生和扩展。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 防治方法(1)选育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寄主抗病力。 (3)必要时可在发病初期喷洒 14络氨铜水剂 300 倍液或 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700800 倍液、12绿乳铜乳油 600倍液。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