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肚菌是世界名贵的食用菌,属高级营养滋补品。 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的功能,对阳痿不举、性功能减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长期食用可防癌、抗癌、预防感冒、增加入体免疫力,在医学上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羊肚菌风味独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据测定,每 100 克羊肚菌含粗蛋白质 、粗脂肪 ,氨基酸多达 20 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也极为丰富,有些营养成分超过了冬虫夏草的含量,是一种高档的天然保健食品,被誉为“食品之冠”。 一、度。 羊肚菌属低温高湿型真菌,35 月雨后多发生,89 月也偶有发生。 生长期长,除需较低气温外,还要较大温差,以刺激菌丝体分化。 菌丝生长温度为 2124;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 6,空气相 2、对湿度为65%85%。 为此,栽培时间应在 1112 月。 弱的散射光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忌强烈的直射光。 壤 宜为 性或微碱性有利于羊肚菌生长。 羊肚菌常生长在石灰岩或白垩土壤中。 在腐殖土、黑或黄色壤土、沙质混合土中均能生长。 暗处及过厚的落叶层中,羊肚菌很少发生。 足够的氧气对羊肚菌的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二、栽培料配方木屑 75%、麸皮 20%、磷肥 1%、石膏 1%、腐殖土 3%。 棉籽壳 75%、麸皮 20%、石膏 1%、石灰 1%、腐殖土 3%。 玉米芯 40%(粉碎)、木屑 20%、豆壳 15%、麸皮 20%、磷肥 1%、石膏 1%、糖 1%、草木灰 2%。 农作物秸秆粉 麸皮20%、磷肥 1 3、%、石膏 1%、石灰 腐殖土 3%。 培养料的料水比为 1水量宜为 60%。 三、栽培技术(一)好料后堆积发酵 20 天。 采用 17 厘米33 厘米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 500600 克,在 100条件下灭菌 8 小时,即可接入菌种。 采用两头接种法,封好袋口,置于 2225温度下培养 30 天,菌丝可长满袋。 菌丝满袋后 56 天,即可栽培。 房消毒后即栽培。 先在每层床面上铺塑料薄膜,其上覆盖3 厘米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每平方米床面可排 17 厘米33 厘米的塑料菌袋 40 个。 排完菌棒后轻喷水 1 次即覆土35 厘米,表面盖 2 厘米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 4、,保持土壤湿润,1 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 南方地区 3 月 10 日至 4 月 20 日出菇最佳。 择光照为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 畦宽 1 米,深 1520厘米。 整好畦后喷水或轻浇水一次,用 10%石灰水杀灭畦内害虫和杂菌。 脱袋排菌棒和出菇管理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可不铺塑料薄膜。 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二)室外生料栽培在室外选择三分阳七分阴或半阴半阳、土质疏松潮湿、排水良好的场地,挖深2025 厘米的坑。 坑底用水浇湿,将配好的栽培料加水拌匀,在底层铺一层料,压平后为 45 厘米厚,每平方米用菌种(12 厘米28 厘米)2 袋,匀撒在料上,用薄层细腐殖土覆盖。 再在其上铺第二层料, 5、厚仍为 45 厘米,压平后再以同法播种。 播完后用疏松腐殖土覆盖,厚度为 35厘米,上盖一层阔叶树叶。 盖完后洒水,在树叶上搭盖一些树枝。 (三)栽后管理羊肚菌喜湿,生长环境必须保持湿度。 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是早春,雨水较多,温度合适,则菌丝体、子实体生长良好。 如早春遇干旱,必须适时浇水。 早春在几周之内有 416的温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低于 4或高出 16),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 总之,在早春对羊肚菌保持适宜韵温湿度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四)病虫害防治菌丝与子实体生长都会发生病虫害,以预防为主,保持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 播种前进行场地杀菌杀虫处理,后期如发生虫害,可在子实体长出前喷除虫菊或 10%石灰水予以杀灭。 (五)采摘、加工及保藏子实体出土后 710 天成熟,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菌盖表面蜂窝状凹陷充分伸展时即可采收。 采收后应清理泥土,及时晒干或烘干,装于塑料袋密封保藏。 干燥加工时勿弄破菌帽。 可利用烤烟房烘干或晒干,勿用柴火烟熏,以免影响质量。 按质量分等级后盛装在塑料袋内,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