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美凯龙银红项目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砂:卵石:水为 1:2:2:, ZC2 型速凝剂用量为水泥用量的 46%,砼标号为 C20。 C、严格配比计量搅拌时间、次数。 用强制性搅拌机搅拌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 1 分钟,人工搅拌和次数不少于 3次。 D、混合料应随拌随用,存放时间不超过 60分钟。 E、喷射作业应分区进行,在同一作业区内要分片进行,最终形成厚度150mm— 155mm。 F、喷射砼时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砼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并严格按厚度标志喷射。 G、喷射砼终凝两小时后,进行喷水(洒水)养护。 锚头锁定 在锚杆喷射砼后采用人工对锚头进行锁定。 锚杆、锚索 预应力施加 在锚杆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后采用穿心千斤顶对锚杆 、锚索 进行张拉,为了避免应力损失,张拉的应力必须为设计预应力的 — 倍。 18 八 、施工临时用水、用电 1)临时用电: ( 1)、电源由甲方指定位置方引入,驳接时架设高 5m 的钢筋砼预制电杆,横担架引,磁瓶固定。 杆距小于 30m,采用三相五线制。 导线采用 BV 线。 我方在施工现场安装配电箱。 ( 2)、分配电箱摆放在施工区域上,其电源线引自总配电箱,系统如下: 总电源→ 总配电箱→分配电箱→ 开关箱→ 用电机具 ( 3)、供电线路选用五芯电缆,供电系统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施工机具严格 执行“一机、一箱、一闸、一漏”标准要求。 供电系统严格执行 TN— S 接零保护系统,系统如图所示。 2)临时用水: 施工用水由甲方指定位置接水;供水管径为 DN50镀锌钢管,管道沿临时道路埋地暗装,为保证消防安全,根据现场情况设置消防栓、消防水池,布设消防供水管网。 主要用水以生活用水为主,具体用水 19 量计算如下: 式中: q1— 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 (L/s); 36008 1111 t KNPq P1— 施工现场高峰昼夜施工人数按 50 人; N1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用水定额,一般为 30L/S K1— 施工现场用水不均衡系数,取。 t— 每天作业班数 1班; 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计算 : q1=3)施工现场消防用水量 q2 查施工手册取 q2=10(L/s) 4)总用水量 Q 计算 Q=q2, 则 Q=q2=10(L/s) 5)供水管径 : 供水管径选择 10004 Qd 式中: d— 供水管直径 (m); Q— 用水量 (L/s); v— 管道中水流速度(m/s)可查阅资料库中临时水管经济流速表。 本工程主要考虑现场施工用水 Q3(L/s)以及现场消防用水 20 Q4(L/s);施工用水量计算: 生活用水管径的计算 : Q1= 10004 V q = 104 =(m) 因此生活区包括消防用水管直径为 DN50镀锌钢管作为供水水源管网。 九 、施工监测 监测目的 本工程周边环境比较复杂,通过信息施工,及时了解施工中围岩及支护结构的状态,并及时反馈到设计与施工中去,以确保基坑内施工和周围建(构)物安全。 作为信息化施工的最基本工作,监测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施工监测的主要目的如下: ①通过监测了解基坑开挖周围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明确工程施工对原始地层的影响程度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 ②通过监测了解支护桩及支撑的受力变形情况,并确定其稳 定性。 ③通过监测了解施工方法的实施效果,并对其进行实用性评价。 及时反馈信息,调整相应的开挖,支护参数。 ④通过监测,收集数据,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规范修改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 监测原则 变形测量工作应从施工前开始,直至结构稳定终止。 变形测量中 21 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测量前应对施工现场工程岩土变化和支护工程的状况进行查看并作简明记录。 ②分布施工时,每步应有完整连续的观测数据。 ③雨后、地震对变形体产生显著影响时应增加观测频率。 ④根据变形体的变形趋势,变形体趋于稳定期间可延长观测频率,急剧变动期间应缩 短观测频率。 ⑤对每个单元变形体进行测量时采用相同的观测线路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应固定观测人员。 在进行监测工作之前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作一个详细的调查,必要时可以拍照、录象或请公证处公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监测项目及控制基准 针对护坡施工的技术特点和周边环境,布设较完善的监测网络,包括位移监测与沉降监测。 监测项目见下: 监 控 量 测 项 目 序号 测量项目 方法或工具 监测目的 1 地质及支护观测 观察 描绘 开挖面土层的自稳性,土层、地下水情况,核对与勘察报告的相符性,支护变 形、开裂情况。 2 地表沉降 水准仪、 铟钢尺 了解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情况。 22 3 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水准仪、 铟钢尺 了解施工过程中建筑物沉降,倾斜和位移情况。 4 周边建筑物裂缝观测 塔尺 了解建筑物上裂缝分布位置,裂缝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程度。 5 地下管线监测 水准仪、 铟钢尺 掌握地下管线变形量和变化速率,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保证地下管线和施工安全。 6 支护结构位移监测 全站仪 了解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情况。 根据规范、设计及其他相关资料,确定监测控制标准见下表: 监 测控制量测频率及控制标准 序号 测量项目 方法及工具 量测频率 控制值 1~ 15天 16~ 30天 30~ 90天 1 地质及支护观测 观察、描绘 每次开挖后 2 地表沉降 水准仪、铟钢尺 2 次 /天 1 次 /2天 2次 /周 30mm 3 周围建筑物 水准仪、铟钢尺 3mm 4 地下管线监测 水准仪、铟钢尺 6mm 5 支护结构 位移监测 经纬仪 30mm 监测内容和方法 ①周边建筑物下沉观测 23 A、建筑物测点埋设:采用不锈钢膨胀螺栓埋设在建筑物的四角上,新旧建筑物的连接 处、沉降缝处、伸缩缝处布设点位。 B、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的连测取的初始高程,地表监测基点为标准水准点(高程已知),监测时通过测得各测点与水准点(基点)的高程差△ ht,然后与上次测得高程先比较 ,差值△ ht既为测点的沉降值。 ②周边建筑物的裂缝观测 A、裂缝观测应测定建筑物上的裂缝分布位置,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程度。 观测的裂缝数量视需要而定,主要的或变化大的裂缝应进行观测。 B、每条裂缝至少应布设两组观测标志,一组在裂缝最宽处,另一组在裂缝末端。 每组标志由裂缝两侧各一个标 志组成。 C、裂缝观测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 观测期较长时,可采用镶嵌或埋入墙面的金属标志、金属杆标志;观测期较短或要求不高时可采用油漆平行线标志或用建筑胶粘贴的金属片标志。 D、对于数量不多 ,易于测量的裂缝 ,可视标志形式不同 ,用比例尺、小钢尺、或游标卡尺等工具定期量出标志间距离求得裂缝变位值,对于较大面积且不便于人工量测的众多裂缝宜采用近景摄影测量方法。 E、裂缝观测中,裂缝宽度数据应量取至 ,每次观测应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注明日期,必要时附照片资料。 F、当建筑物裂缝和基础 沉降同时观测时,可选择典型剖面绘制两 24 者的关系曲线。 ③地下管线监测 A、地下管线监测网测设:地下管线监测网采用地面高程控制网。 B、测点的埋设:采用 2cm 的钢管埋设到地下管线的管壁上,然后放入 16~ 20mm 的圆头钢筋 C、观测的方法采用与建筑物监测的方法相同。 ④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 A、主体倾斜观测点位的布设: ⑪观测点应沿对应测站点的某建筑物竖直线,对整体倾斜按顶部、底部上下对应布设。 ⑫当从建筑物外部观测时,测站点或工作基点的点位应选在与中心连线呈接近正交或呈等分角的方向线上从建筑物外观观测照准目标~ 倍目标高度的固定位置处。 ⑬当纵横轴线或前方交会布设的测站点,每点应选设 1~ 2个定向点。 基线端点的选设应顾及其测距或丈量的要求。 B、主体倾斜观测点位的标志设置: ⑪建筑物顶部和墙体上的观测点标志,可采用埋入式照准标志型式。 ⑫位于地面的测站点和定向点,可根据不同的观测要求,采用带有强制对中设备的观测墩或混凝土标示。 ⑬主体倾斜观测的精度,可根据给定的倾斜量容许值。 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等级,确定的最终位移量观测中误差估算单位权中误差μ、 25 求出观测点坐标中误差后,根据以下公式的规定选择: /2/2s sm Qxm Q x 式中 sm 位移分量 S 的观测中误差( mm); sm 位移分量差 s 的观测中误差( mm); Ax网中最弱观测点坐标的权倒数; Qx 网中待求观测点坐标差的权倒数。 ⑤支护结构位移监测 A、支护结构内部的位移 支护结构的内部位移使用测斜仪进行 监测。 测斜仪是一种可以精确的测量沿铅垂方向支护结构内部水平位移的监测仪器。 测点分别布设在土订墙和人工挖孔灌注桩中。 将测管固定在钢筋笼内,在绑扎时一定要牢固可靠,以免浇筑混凝土时使其发生上浮或侧向位移,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密封测斜管底部以及各处的接头,在安装测斜管是随时检查其内部的一对导槽,使其始终与坑壁走向垂直。 然后将测斜管同钢筋笼一起沉入挖好的槽段中。 每 20m 埋设一处。 B、用经全站仪观测支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 利用视准线法,用全站仪量测支护结构顶各点与基线之间距离的变化,如视线受阻采用全站仪测角、 水平距离进行计算,已达到了解支护结构顶位移的目的。 测点可采用支护结构的沉降点,每一个沉降点为一个水平位移监测点。 26 支护结构的变形量很大时可适当的调整开挖顺序或改变支撑位置来控制支护结构的位移。 通过对支护结构的观测可以更好的掌握其稳定性,了解支护结构在开挖、降水、支撑时的位移变化规律,从而更好的指导施工。 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 %( H为基坑开挖深度)且不大于设计文件的 30mm。 十、 施工组织机构 本项目部我公司将委派行政、技术领导数名,负责组织本项目部现场行政、技术工作,并派出数名技术素质高、施 工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生产人员。 具体人员见后表: 项目部主要人员配备 项目任职 职称 主要职责 项目经理 工程师 项目总负责 项目副经理 工程师 现场总负责 项目技术负责人 工程师 项目技术总负责、资料 施工员、测量员 工程师 负责现场施工、测量 预算员、资料员 工程师 预结算、资料 质检员 工程师 质检 材料员 助工 材料 安全员 工程师 安全。红星美凯龙银红项目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