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山药炭疽病内容摘要:

1、状主要为害叶片和茎。 叶片染病病斑圆形至椭圆形,中间灰白色至暗灰色,边缘深褐色,病、健部界限明显,后期病部两面生出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茎部染病初生梭状不规则斑,中间灰白色、四周黑色,严重的上、下病斑融合成片,致全株变黑而干枯,病部长满黑色小粒点。 病原 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无性态为 胶孢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围小丛壳在 养基上产生子囊壳,集生,近球形,大小 104 一 168m,壳高 9l155m;子囊棍棒状,单层壁,大小476210 一 14(m);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至长卵形,略弯曲,大小 131946(m);无性态分生孢子盘表生,稀疏,圆形至椭圆形,黑褐色,盘周缘着生 2、有刚毛,黑褐色,基部稍膨大,顶端尖锐,高 3579m;分生孢子梗无,产孢细胞短,瓶梗状,无色,平行排列;分生孢子圆筒形,单胞无色,内生 1 一 2 个油球,大小 10 一 1535(m);附着胞不规则形至棍棒状,四周不规则,致病力强。 此外 辣椒刺盘孢,生孢子盘表生,稀疏,圆形或椭圆形,黑色,大小 55167m,刚毛密集;分生孢子梗分枝;产孢细胞圆筒形;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镰刀形,基部钝圆,顶部尖,大小 1726m),附着胞椭圆形至棍棒状,暗褐色,边缘较规则。 它经常和胶孢炭疽菌一起发生,终年为害,38 月受害重。 此外,有认为 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随病残体遗落土 3、中越冬。 翌年 6 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不断扩大蔓延,一直延续到收获。 气温 2530,相对湿度 80%易发病。 天气温暖多湿或雾大露重有利发病,偏施过施氮或植地郁蔽、通风透光不良会使病害加重。 防治方法(1)选用早白薯、鹤颈薯、黎洞薯、红肉薯等耐涝品种,可减轻发病。 (2)常发地或重病地避免连作,注意加强水肥管理。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做到高畦深沟,清污排渍,改善植地通透性。 (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30%氧氯化铜悬浮剂 600 倍液加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加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40%多?硫悬浮剂(灭病威)500 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隔 10 一 15 天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