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度精品--20xx(电气)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内容摘要:

16. 1. 2 有线电视 (CATV)网的划分 1 有线电视用户为 2020— 100000 户的城镇联网,或 100000 户以上的大型城市网 (称城域网 ),一般由当地有线电视主管部门经营管理,设有一个信号源总前端,经干线传输到各地分前端,再进入用户分配网。 传输干线 多采用光纤传送技术与用户分配电缆网连接,形成光缆一电缆混合网 (即 HFC)。 2 用户在 2020 户以下有线电视网 (称局域网 ),服务半径小于 400 米时,一般可采用全电缆网方式;如果用户分散、区域较大的情况也可采用 HFC 的方式。 3 双向传输有线数字电视网。 在 HFC 网络的基础上,正向 (下行 )通道传输有线电视模拟信号、数字电视信号和各种数据业务信号,反向 (上行 )通道传输各种宽、窄带数据业务信号。 4 有线电视系统的技术指标应依照《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Y/ T106— 99 和《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Y/ T221— 2020 的规定,其工程质量应满足《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 GY5073— 2020 的要求。 5 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包括:前端 (含数字前端 )、传输线路、分配网、用户终端。 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内容主要为设备安装与线路敷设、系统的供电、防雷与接地和系统检测。 16. 1. 3 有线电视系统的类型与构成 1 按传输频带分类 1)全频道隔频传输系统,即 VHF 系统、 UHF 系统、全频道系统 (VHF+UHF)。 2)系统传送的节目套数在 70 套以下时,宜采用 750MHz 或 862MHz(有双向业务 )邻频传输系统。 3)邻频系统频道划分及应用可参照表 16. 1. 3。 4)系统传送的节目套数在 80 套以上时,宜采用有线数字电视 (DVB— C)模式。 2 HFC 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 1)前端信号源设备包括接收天线 (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微波接收天线 )、天线放大器接收机、自办节目设备、变换器、滤波器、混合器等构成。 2)传输系统由同轴电缆或光纤 (含光电转换设备 )、线路放大器、均衡器等设备构成。 3)用户分配网络由传输线路 (同轴电缆或光纤 )、放大器、分配器、分支器、系统输出口等设备构成。 16. 1. 4 有线电视系统技术参数 1 频 率配置 1)有线电视系统模拟电视频道划分见表 16. 11. 1— l; 2)CATV 波段的划分见表 16. 1. 4— 1。 2)CATV 系统下行传输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16. 11. 1— 2。 3 双向传输网络 1)上行传输通道主要技术要求见表 16. 11. 1— 3。 2)上行信道频率配置见表 16. 11. 1— 4。 3)有线电视网络目前已广泛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 (HFC)网络结构。 根据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升级为双向交互网的 HFC 网络可以开展多种数据业务。 为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了《 HFC 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 GY/ T1802020。 规定了上行传输信道的技术要求。 而上行信道的频率配置只作为使用的建议。 4)有线电视系统光缆一电缆混合 (HFC)网按双向传输网络设计的原则如下: ① 光纤节点 FTTF 到小区 分配节点后放大器的级连 3— 5 级,覆盖用户 500— 2020 户。 ② 光纤节点到路边 FTTC 分配节点后放大器的级连 l— 2 级,覆盖用户 500 户以下,是有线电视传输宽带综合业务网的主要形式。 ③ 光纤节点到楼 FTTB 直接用光接收机输出 RF 信号电子,直带几十个用户。 为无放大器系统。 17 广播系统 17. 1 一般规定 17. 1. 1 本章包括广播系统及其线路敷设、供电电源、防雷接地等内容。 17. 1. 2 本章未涉及的线路敷设、控制室、防雷接地等通用细则。 见本措施相关章节。 18 扩声系统 18. 1 一般规定 18. 1. 1 本章适用于民用建筑内厅堂扩声系统设计。 18. 1. 2 本章涉及的扩声系统设计宜按多功能厅使用要求设置。 18. 1. 3 专用的歌舞厅、娱乐厅应考虑建筑声学要求,设置相应固定的扩声系统。 18. 1. 4 下列场所宜设扩声系统: 1 听众距离讲台大于 10m 的会议场所; 2 厅堂容积大于 1000m3的多功 能场所; 3 混响时间大长或大短的会议场所; 4 要求声压级较高的场所。 19 会议系统 19. 1 一般规定 19. 1. 1 本系统适用于智能大厦、工矿企业、政府机关等新建、改扩建工程中各类会议室及多功能会堂、厅堂的会议系统的设计。 19. 1. 2 会议系统是指与会者采取某种通信手段,在相关电子会议设备支持下举行本地或异地会议的系统。 19. 1. 3 选择会议系统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考虑经济,技术条件及可扩展性,以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同时,兼顾能与各种类型的会议系统互接互通。 19. 1. 4 在进行会议系统设计 时,应考虑: 1 建筑物的特点和使用功能,例如是国际会议厅、普通会议室、还是一般会堂等,根据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使用哪些系统; 2 场所或会场的大小分为大会场、中会场和小会场; 3 会议的形式,是讲演形式,圆桌会议,或要求其它形式; 4 会议设备采取什么安装方式,是固定式,还是半固定式 (线缆固定,设备可移动 ),或全移动式。 19. 1. 5 当采用无线会议系统时,对有保密要求的应考虑采取防失密措施。 并应考虑不得对服务区域以外造成环境噪声和电磁干扰。 19. 1. 6 应充分考虑会场建筑特点,对建筑声学、混响时间 、建筑装修及可能出现的声学缺陷等问题,进行电声设计,采取对应措施,确保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0 公共信息显示系统 20. 1 一般规定 20. 1. 1 本章适用于公共建筑及医院内公共信息显示与呼应信息号系统的设计。 20. 1. 2 LED 视频显示屏系统适用于证券交易场所、银行、海关、机场候机厅、车站码头,以及体育场馆的计时记分、商业广告等公共场所。 20. 1. 3 投影型视频显示屏系统适用于室外的大型商业广告。 20. 1. 4 电视型视频显示屏系统适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的室内安装,商业广告、体育场馆的实况转 播等。 20. 1. 5 呼应信号系统包括声光提示及应答装置。 20. 1. 6 公共信息显示系统的设计,应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考虑设备的灵敏度、可靠性、显示性能、对讲质量以及外观、操作、维护等因素,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产品设备。 21 信息网络系统 21. 1 一般规定 21. 1. 1 本章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中,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实现建筑物及建筑群内外网络数据通信及办公自动化等信息系统的应用。 21. 1. 2 信息网络系统应能为建筑物或建筑群的拥有者 (管理者 )及建筑物 内的各个使用者提供有效可靠的各类信息的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的综合处理,并提供决策支持能力与服务。 21. 1. 3 计算机网络系统包括由计算机网络系统所支撑的办公、管理、信息服务、业务等应用系统。 21. 1. 4 信息系统应包括信息网络以及由计算机网络系统所提供的各类业务及其它业务接口,应能通过建筑物或建筑群内布线系统引至各个用户设备终端和服务器处。 21. 1. 5 系统的设计与配置应遵循实用性和适度超前性,并应具有标准化、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22 智能化集成系统 22. 1 一般规定 22. 1. 1 智能化集成系统将智能建筑内诸多智能化子系统相互独立的设备、资源、服务、管理功能集成到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目的是节省能源和人力,从而降低建筑物的管理成本,通过自动检测、优化控制、信息共享,实现安全、环保、高效,提高管理水平。 22. 1. 2 智能化集成系统的设计应以信息融合、资源共享为核心,以优化管理为目的,不应局限于子系统内部或子系统之间有限集成,不应以统一的集中控制为目标,而应是面向智能建筑中所有设备和资源而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 22. 1. 3 智能化集成系统应设立统一的数据库系统 ,根据具体配置、具体管理需求,将各个智能化子系统的数据有选择地获取、处理,并以统一的格式保存在集成系统数据库,同时具备开放的软件架构和标准化的第三方软件接口,为进一步实现以建筑为单位的综合管理、节能管理、应急指挥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服务。 22. 1. 4 智能化集成系统包括智能化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功能实施,智能化集成系统应遵循开放、适用、可靠的原则,支持模块化的架构,方便与新的智能化子系统数据交互,方便信息化应用功能的后续扩展。 22. 1. 5 应以建筑物的建筑规模、业务性质和物业管理模式等为依据, 确定智能化集成系统的集成范围和内容,实现满足具体管理需求的信息化应用功能,建立实用、可靠和高效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以实施综合管理功能。 22. 1. 6 智能化集成系统不是建筑内各个智能化子系统功能的简单叠加,也不能取代各自子系统的控制功能,需确保各智能化子系统实现不依赖智能化集成系统集中控制的子系统分散控制。 23 机房工程 23. 1 一般规定 23. 1. 1 本章主要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中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的设计。 23. 1. 2 机房工程设计包括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等场所的建筑 结构、空调、给排水、供配电、接地、消防、安防、环境和设备监控等系统的要求。 24 公共建筑电气设计 24. 1 一般规定 24. 1. 1 本章包括体育场馆、博物馆、会展中心、综合性医院等公共建筑电气设计的要点,上述建筑电气设计中的通用技术问题参见本措施相关章节。 24. 1. 2 公共建筑的设计内容、功能等级、系统配置应根据建筑特点、功能要求等实际情况确定。 24. 1. 3 公共建筑的电气设计除遵循本措施外,还应遵循我国现行电气规范、规程及其它相关电气技术法规的规定。 附录 主要依据的标准规范目录 1 《民用建 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20 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20 3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2695 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l62020 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6 《 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7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8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93 9 《电热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693 10 《 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992 1l 《 3llOkV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092 1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293 13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20 1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20 1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2t300 年版 ) 16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20 [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18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20 年版 ) 19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S011698 2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T503142020 21 之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2020 22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42020 23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2020 24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62020 2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 i4tlk 规范》 GB 503112020 26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 2020 范文最新推荐 20 财务工作总结 ppt [财务工作总结 ppt]一、合理安排收支预算,严格预算管理 单位预算是学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事业计划的重要前提,因此认真做好我校的收支预算责任重大,财务工作总结 ppt。 为了搞好这项工作,根据学校上年度的实际情况,拟定的预算方案,特别是支出方案多次向学校领导汇报,进行了反复修改,本着。 以收定支,量入为出。 ,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 充分发挥在财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较圆满地完成预算编制任务。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每月未编制好计划用款报表,充分体现了资金 的使用效益,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认真做好收费、结算工作 收费是学校最为繁琐,也是政策最强的一项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及早做好申报审批工作,做到收费的依据,严格执行收费标准。 及时出具票据,期未做好结算工作,做到多退少不补,同时做好代收费。 报告书。 的上报。 三、认真做好决算工作 年终决算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繁重的工作任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