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设计、专业建设工作,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主持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或担任省级以上精品课程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必须是 “ 双师型 ” 教师; ( 3) 、 建设措施 : 20202020 年 度 ,从本专业现有教学团队中,选拔 3名专业实践能力强、教学、科研基本功扎实并掌握本专业技术前沿动态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安排 3 人到同济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进行职业教育教学培训,到企业研修 6 个月,为其教、科研提供方便,要求其定期提交研究报告,从中选拔二名,三年一聘,动态选拔与管理。 骨干教师 ( 1) 、 建设目标: 培养骨干教师 6 名; ( 2) 、 建设标准:在本专业领域有过硬技术、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硕士及以上学位、有两年以上一线施工经历的高级人才,参加本专业建设的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培养青年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参加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或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 ( 3) 、 建设措施: 20202020 两 个年度每年度安排 23 名教师 6 个月时间到施工现场跟工程实践锻炼(必须挂实职)。 安排骨干教师到教育部批准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 兼职教师 ( 1) 、 建设目标:聘请兼职教师 10 人以上; ( 2) 、 任职条件:高级工程师、高级 技师或是具有一定技能特长的技师,或是能工巧匠,能胜任实践技能课的教学工作或岗位课程部分内容的教学工 18 作和顶岗实习指导工作; ( 3) 、 建设措施:在职教集团内学校提出条件企业派遣,职教集团以外由学校聘请,人员不长期固定,实行流动制,通过教学培训保证兼职教师的技术水平和工程经历符合教学要求。 “双师”素质骨干教师培养 (1)、 以专业为本的原则 培养“双师型”教师,必须坚持正确导向,依专业为根基,以理论做方向,严格针对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着力承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消除“双证即双师”的认识误区,扭 转为拿证而拿证,证书至上的片面认识。 因此,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中,不论是职业资格证书还是职业技能培训,都必须从本专业出发,对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应有其具体的、明确的要求,积极鼓励和正确地引导专业教师参加本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和考证。 (2)、 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依托的原则 学校校内实践基地是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是实施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场所,培养“双师型”教师必须依托本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敦促教师到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的科技信息,将企业最新的生产工 艺成果应用到实践基地建设中去,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仅可培养锻炼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也可增强专业实践指导能力。 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通过“带、送、挂、聘”,建立一支技术精湛、充满活力、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带”,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 一个专业,一门课程有了带头人,有了骨干,就可以带动这个专业和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德才兼备的优秀专业教师和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德才兼备的优秀 19 专业教师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以获得以点带面的效果。 每年定期组织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实习与 实训指导方法培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送”,是选拔部分教师到省内外重点师资培训院校的对口专业及对口单位进行深造进修。 “挂”,是让部分教师到基层企事业单位(包括校内外实验、实训室,实习,室训基地)挂职锻炼。 对于没有相关专业的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可能多安排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习,丰富提高他们的实际知识和能力。 通过企业锻炼,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目前在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 人员请教,借以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 “聘”,是指从生产一线聘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师工作,利用政策提高这些聘任教师的福利待遇,让他们为学生带来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工作经验。 (四) 、 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含校外教学站)建设 建设思路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服务要求,坚持“内外结合、校企融通、工学一体”的基地建设思路,按照“环境职场化、设备生产化、功能多样化、使用开放化、园区教学化”的原则, 在原有基础上建 4 个仿真性实习实训中心; 根据教学的需要,坚持“规范化,教学性”的建设原则, 增建 2 个 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 并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设计开发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训教学项目,努力提高实训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 建设内容 ( 1) 、 实验实训条件软件建设 1) 、 健全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 2) 、 完成《实训指导手册》的修订工作,制定实训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 20 标准; 3) 、 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4) 、 编写完成全部基本技能训练操作规程; 5) 、 进一步营造职业环境氛围和企业文化。 ( 2) 、 校内 实验 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要求 : 按照教学和实训深度融合的要求,做到教、学、做在 实训室融为一体;按照 源于现场并高于现场的要求,做到 “ 集成、共享、开放 ” ; 按照 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兼顾工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在保证学生实训的同时,兼顾对外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2)校内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总体构架及功能 目前校内建有建筑 工程测量实训室、造价实训室, CAD 室, 在原有的基础上拟新建 4 个实验实训中心和扩建 1 个实验实训中心。 着力 营造仿 真的职业情境 ,形成开放性和可持续性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建筑工程技术 实训基地总体结构框架如下: ① 、 新建建筑施工技术实训中心 总面积 1900M2,分 A、 B、 C 三个区。 主要 进行工程施工单工种实训及工程施工综合实训两部分。 A 区 600 M2,内容为砌筑工操作实训、砼(预应力砼)操作实训、钢筋工操作实训。 B 区 900 M2,内容为架子工操作实训,模板工操作实训,以及混合结构施工综合实训、框剪结构综合实训。 C 区 400 M2,主要进行装饰施工实训,内容为 抹灰工 操作实训、木工操作实训、 镶贴工 操作实训等。 ② 、 扩建造价实训中心 扩建造价实训中心,总面积 240m2,同时容纳 120 名学生实训。 训练学生土建工程造价,招标投标,项目管理方面的专项能力,能运用计算机进行工程量计算、清单、定额计价,工料 计算,标底制作,建筑施工资料制作,合 21 同信息管理等,同时向社会开展造价员职业资格培训和造价编制审计业务。 ③ 、 新建建筑工程设计实训中心 总面积 120m2,同时容纳 60 名学生实训,能进行建筑方案及施工图的设计,结构施工图设计和计算等中级和高级 CAD 绘图员的培训和考核。 ④ 、 新建力学实训中心 总面积 120m2,同时容纳 60 名学生实训。 能进行钢筋,铸铁的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等力学性能检测, 弹性模量 E 的测定实验 等。 ⑤ 、 建材和土工实训中心 总面积 240 m2,同时容纳 120 名学生实训。 能进行 水泥实验、混凝土的集料试验、混凝土拌合物试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砌筑砂浆试验、烧结普通砖试验、钢筋试验。 土的含水率试验、土的密度试验、土粒比重测定试验、土的粒度分析试验、土的液、塑限试验、土的击实试验、土的固结试验、土的直接剪切试验 等。 可进行建材试验工技能考核培训和评定工作。 ( 3) 、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 、 在现有 7 个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新建 23 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加强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联系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创造好的环境。 2) 、 建立校企合作“共赢机制”。 企业为学校教学提供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场 景,满足顶岗实习需要,又为教师下企业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学校为企业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和为企业培训员工提供条件;企业为学校提供企业管理应用课题研究的环境和数据,学校将取得的企业管理应用课题研究成果,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保证校企可持续合作。 3) 、 加强实习实训管理,共建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注重对学生实习的过程管理,提高内涵建设水平。 与企业共同制订实习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过程监控办法及考核标准,编写实训讲义等。 建立以专业带头人和企 22 业兼职实训教师相结合的校外实训办公室。 完成制定实训计划、落 实实训任务、检查实训效果等工作。 4) 、 制定有效的保障措施,例如企业兼职实训教师在学生实训期间由学校管理和考核并发给工资。 ( 3) 、 内涵建设 1) 、 建立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 逐步开放实验实训基地,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开放式的、共享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为人才培养提供教学服务,为企业提供应用技术研究服务,为地方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为社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短期培训,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扩大对外服务的范围和能力。 校内实验设备由学校的统一管理办法进行设备管理。 校企双方签订共建协议,共同制定建设规划,共同开发实 验项目,积极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实现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联系紧密;建立健全保障实践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 2) 、 深化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建立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实验实训体系;开发符合项目法教学的综合性实验实训课程,将课堂设到实验实训室,融“教、学、做”于一体,实现课堂与实验、实训地点一体化。 3) 、 制定实验、实训标准。 凡教学中涉及的实验、实训,都应有相对应的实验、实训标准和明确的技能培养目标;开发相关职业技能课程的实验指导手册,为开放性实验、实训教学建立软件平台,为学生自主操作提供指导,确保工学结合的 实习实训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4) 、 营造职业氛围、进行职业熏陶。 在各实训中心挂上实验实训内容、操作过程指导、仪器设备介绍、实验实训考核评价体系、教学过程以及学生成果等一系列与实验实训相关的图牌,营造职业氛围,对学生进行职业熏陶。 (五) 、 教学资源库建设 专业教学标准子库。 该系统包括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能力模块、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实训项 23 目、教学指导、学习评价、试题库等要素在内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教学资源以及主干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库以及试题库,有利于提高教学 质量。 专业教育素材子库。 开发包括房屋构造、工程预结算、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等图片、录像、图纸、文本、专业教学案例资料。 做到门类齐全、检索便捷。 自主学习型课程子库。 首批拟建设包括建筑工程基础知识、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工程经济、施工技术综合实训、建筑工程预算综合实训等专业主干课程。 每门课程的建设内容包含:电子课件、实训范例、操作规范、试题库、评价系统等。 然后依次对其他专业课程逐步建设,满足本院学生和社会培训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建筑行业资源子库。 包括国内外建筑 企业介绍、建筑工程施工规范、建筑工程验收标准、建筑装修消耗标准、安装工程消耗标准、建筑设计图集等,为建筑行业技术工作者提供广泛的服务。 (六) 、 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建设 采用 ISO9000 质量认证管理标准 ,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实行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学院、教务处、教学系(部)、用人单位、学生五个环节组成,充分发挥学院督导团参与指导教改的作用,做好教学质量测评工作。 学院成立校企合作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进行督教、督学、督管,形成了全 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 “ 学生评价 ” 、 “ 同行评价 ” 、“ 督导评价 ” 三个部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监控,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学生实践地点分散而难以掌控,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使校企合作教育形成有机的结合。 (七) 、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培训服务 24 与怀化市建设行业协会合作,强化建筑工程技术 培训基地的各项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承担怀化市建设行业建筑工程专业工程师资格考前培训以及建筑施工企业的职工继续教育、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 近 2020人次。 技术服务 发挥院校内实训基地的技术和设备优势,积极开展行业应用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 建设期内,承担 2 项省级应用研究课题,与企业联合开发新技术项目 2 项。 交流合作 与湖南城市学院、湖南工学院、湘西职院等共同研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带动同类专业共同发展。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计划见表 7 表 7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计划 序号 建设内容 投入资金(万元) 省财政 地方财政 1 培训服务 建筑工程行业职业技能培训 3 为企业职工进行技术培训 3 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3 小 计 8 2 技术服务 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2 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3 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3 小计 8。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