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古诗文教学建议内容摘要: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简介作者后问:为什么宋太宗听到李煜在命人演奏此词后要毒死他。 明白此词的故国之恋。 问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流传千古,妙在何处。 请用五十字左右分析。 熟读成诵。 “凭栏无限旧江山,叹息东流水不还。 小令能传家国恨,不教词境囿花间。 ” (叶嘉莹语) 熟读成诵 失恋之苦 《 蝶恋花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人生自是有情痴 ﹐ 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 • 问:从哪里可以看出是失恋。 词写的是什么时间的情景。 (抓景物,愁烟、罗幕、明月、西风,“双”“独”两字分析即可。 山长水阔,望眼欲穿。 第二问讨论:早晨。 ) • 晏殊词与性情有关。 “诗人何必命终穷,节物移人语自工。 细草愁烟花怯露,金凤叶叶坠梧桐。 ” (叶嘉莹语) 离别之伤 《 雨霖铃 》 • 多情自古伤离别 联系背景整体感受作者仕途失意,又与心爱的人离别。 上片写依依不舍的 分别场景,下片是想像别后的羁旅生活。 重点鉴赏:点染之法 “寒蝉凄切”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杨柳岸,晓风残月” 嫠妇之悲 《 声声慢 》 • 怎一个愁字了得 • 作者的身世 • 叠字背后的心理:物是人非,遍寻无着,毫无生气,伤心往事,历历在目。 • 触景生情,物是人非事事休。 • 多读体悟。 文以气为主 【 课时安排 】 3至 4教时, 《 滕王阁并序 》 2至 3教时, 《 秋声赋 》 1教时。 【 教学建议 】 有关作家作品的常识,“骈体文”和“赋”的文体常识特点一般性了解即可。 文中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只要积累典型的常用的几个即可。 赋体文章的教学要排解学生由于文字和典故对文本理解造成的障碍,但 不能把字句理解和翻译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 留出足够的时间 诵读。 通过吟诵涵泳,品味作品的美妙意境和气韵。 气韵的理解: 《 滕王阁并序 》 的通篇整句、押韵合辙和 《 秋声赋 》 整散相间、多用虚词造成的韵味;王勃渴望用世的抱负和文人失意的心态,欧阳修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王勃用华丽词藻铺陈出来的美景和欧阳修具体可感的形色词语写出的秋声。 《 秋声赋 》 以诵读为主,第一段成诵;可提问童子言行作用。 滕王阁序 整体感悟: “登高作赋”,所见华阁、市井、天气、山川,境界壮美(第二段);引发逸兴遄飞,兴高采烈,思绪上升到宇宙空间,乐极悲生,感慨时运不济,命运多舛,渴望知音,建功立业(三四段)。 名句鉴赏: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关山难越, 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槛外长江空自流。 写作指导 注意几点: 1,认真学习知识短文 《 文学短评的写作 》 ,老师对几条写作要求可举例说明。 可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补充文学体裁知识和文学评论的基本方法。 可以找些短小的范例引路。 第三题难度大,可以先讨论比较点的确立和比较方法的运用。 • 扩写,注意联想和想象,要注意虚实相间,可模仿 《 唐诗素描 》 ,不要简单地翻译,保留诗意。 • 评论诗词,切口小,适当运用鉴赏术语。 可以就单篇诗词,也可以就某些古诗词的意象或情绪(比如写愁、秋、水,月亮、落叶),或某些共同的艺术手段,比如对比、妙喻、比拟、留白等,写片段,写成文,皆可。 参考文题 • 夜深忽梦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