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夏玉米高产的四因素内容摘要:

2、尖严重,以致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造成减产。 建议:合理密植是实现夏玉米高产的重要一环。 每个品种都有各自的适宜密度范围,如生长期较长,大穗型的“农大 108”,春播密度 3000,夏播密度 3500;京玉 7 号一般密度 3700,高肥地块不超过 4500 株/亩;京玉 11 号一般密度 3800;浚单 22 最佳密度 3500;高产大穗型株型稍平展的辽单 127 东华北地区最佳种植密度 2800;高光效、大穗大粒型品种中单 808,每亩密度以 2800 株左右为宜;另外,同一品种的的密度还要视地力、播期而灵活掌握;土壤肥力高的宜密,中下等肥力地块宜稀;早播的宜稀,晚播的宜密。 施肥不科学:在施肥上 3、,普遍存在重氮肥、轻磷肥、忽视钾肥与微肥的现象。 因作物产量受最小养分律所制约,单一过多施肥并不能达到高产,反而会因施氮肥过多,出现抗倒性差、病虫害严重的现象,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另外,施肥时期不当,以及盲目施用某些有效养分含量(注:以氮、磷、钾的纯含量为准,中、微量元素不应计算在内)太低的“玉米专用肥”,均会造成产量下降。 建议:磷、钾肥和微肥宜在播种时做种肥深施,或在拔节期前及早施入(注:前茬小麦施肥全面且较多的地块,可适当少施或不施)。 氮肥应分期追施,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追施氮肥总施肥量的 2/3、l/3,同样的施肥量可比在大喇叭口期“一炮轰”的追肥方式增产 163%22。 生长期内结合喷药施用叶面肥,可明显提高产量。 浇水不及时靠天等雨的思想严重,往往不是根据玉米的需水规律浇好“关键水”,而是在受旱的情况下才浇“救命水”,严重影响产量。 当植株表现出受旱症状的时候体内已经严重缺水。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