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灵菇废料栽培鸡腿菇内容摘要:
1、灵菇因其子实体色泽洁白、个头大、肉质细嫩肥厚、口感好,又具较高的药用价值而走俏国内外市场,除鲜销外,还可以加工成罐头,切片烘干,是一类极具开发潜力的珍稀食用菌,市场前景广阔。 近几年在湖北随州的广水市得到了大力推广。 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笔者下乡看到菇农大量堆积的白灵菇废菌包,任其损耗,着实惋惜。 其实用白灵菇废料栽培鸡腿菇,取材容易,成本低廉,尤其在棉籽壳稀少的随州,着实能为菇农节省一笔不小的费用。 同时,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可实现菇业生产良性循环,该技术由青海大学马国良老师等人几年前即成功栽培,为造福更多菇农,现将马老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首先挑选未出菇或杂菌污染较少的白灵菇菌包,撕去菌袋 2、浸泡于石灰水池中 3天后捞出,沥去多余水份用铁锹拍打碎,按配方进行配种。 (1)配方白灵菇废料 45%,棉籽壳 47%,麸皮 5%,石灰粉 3%;白灵菇废料 60%,棉籽壳 22%,麸皮 10%,玉米粉 5%,石灰粉 3%;对照棉籽壳 97%,石灰粉 3%。 按料水比 1:培养料充分拌匀堆闷 4天,调至。 采用 20厘米40厘米,厚 料时注意松紧度适中。 常压灭菌 100保持 1214小时,待菌包温度降至 2530时移入接种室,按常规接种法两段接种,每袋接种不超过料重的 5%,接种后的菌包放入室温 2426,空气相对湿度 65%75%的条件下“井”字形排放避光培养,3548 天菌丝长满袋。 (2)覆土 3、选择一面积 25030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在大棚内做畦,畦宽 5米,深 20厘米,可沿棚内两侧做畦,畦间留 40厘米宽的作业过道,建畦后进行喷水保湿,在畦底及四周喷洒无公害的杀菌药(1:500 倍的鸡爪菌绝杀王)脱袋后平卧埋入土中,袋与袋间隔 23厘米,用细土填充间隙,浇透水后在菌包表面覆土(覆土含一定的腐殖质的麦田土、菜园土皆可)。 覆土前拌入2%石灰粉,喷洒 1:500 倍的鸡爪菌绝杀王,调整土壤含水量在 30%左右,覆土厚度不超过 3厘米,土粒大小直径 土后覆膜保温、保湿,当土壤表面出现大量菌丝时揭去膜催蕾。 (3)出菇管理菌包覆土后 1520天即可出现小菇蕾,出菇期间大棚内温度控制在 1025,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 85%90%。 用竹片在畦上搭起小拱棚,大棚定期通风,以便控制拱棚内的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 尤其子实体生长阶段,要维持在 1520,超过 25应及时降温,以免菌柄伸长、开伞。 每天要通风 23次,每次约 30分钟,低于 10子实体生长较慢应保温少通风,同时结合白天夜晚的温差刺激促进其生长,在菇体分化、子实体生长阶段,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但光线不要太强,以免影响品质。 鸡腿菇的病害请与湖北随州随缘食用菌消毒剂厂联系,有专家随时为您解答疑难。 专利查询。用白灵菇废料栽培鸡腿菇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陕西长信环保纸业有限公司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长期经营下去,生产能力接近 1 亿或超过 1 亿的企业雏形已在悄然形成。 与此相适应的是设备生产企业千方百计地改进工艺,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原来最早的一批机械式的设备基本上已退出了现行生产领域。 1999 年以后各地先后问世的不同型号的半自动、自动化餐具生产线,经过 2 年多的调试改进已能形成完整的生产能力,不仅在产量质量上能保证稳 步提高,而且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实现了规模化效益
用好小麦化控技术确保夏粮防灾丰产
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小麦开始进入快速生长的关键阶段,今年暖冬降水少的气候特点,加重了冻害、倒伏等多种减产隐患。 为确保夏粮丰收,针对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化学控制研究中心组织化控专家进行专题研讨,建议农民朋友尽早采用小麦化控技术,确保夏粮防灾丰收。 专家指出,传统措施中可用镇压、深耘断根、减少肥水等方法控制旺长,但耗时费工,控制期短。 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是使用植物生长延缓剂的化控技术
门店消防安全管理流程
)、机械防排烟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分区防火卷闸系统、消防应急照明系统(应急灯、安全出口指示灯)、消防广播系统的检查与维护,发现问题必须及时通知保养厂家进行维修。 待处理的消防器材,由门店防损部负责保管或以报告形式申请处理。 ,由所需部门提出申请,上报企发部,抄送业态事业部。 ,由公司企发部工程组联络 厂家,签署合同,门店行政物料组负 责监督保养厂家按合同要求做定期检查、保养,并签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