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薯制备柠檬酸内容摘要:

1、檬酸又名枸椽酸,它存在于天然果实中。 我国在 1968 年获得了薯干原料深层发酵柠檬酸成功。 薯干原料深层发酵生产柠檬酸,原料丰富矿工艺简单,发酵水平较高,在很多地方都有生产柠檬酸的工厂。 柠檬酸为五色透明结晶体或白色粉末,有一种诱人的酸味,它是食品、化工、制药、纺织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1、工艺流程:培菌糊化发酵中和酸解浓缩结晶2、工艺操作要点:培菌:生产柠檬酸所用的菌种为黑曲霉。 黑曲霉不但能利用淀粉,而且还对蛋白质、纤维素、果胶物质等均有一定分解能力,它的产酸能力也较高,在生产上比应用其它微生物有更多优点。 培菌的过程也是用试管、三角瓶、种母罐等逐步扩大培养。 培养究竟分几个阶段可由生产规模来决定。 按照 2、酒精生产中所介绍的方法,用米曲汁或麦芽汁,再在其中加 2%的琼脂配成培养基,分盛于试管中,每管 510 毫升,经灭菌处理后,斜置使其成斜面。 将在土壤中分离的或生产中留用的合格菌种,用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培养基中。 在 3234 摄氏度的温度下培养 56 天,待繁殖旺盛,检验合格后,用无菌水将孢子完全洗下,即为孢子悬浮液。 生产上所用的种母醪是在种母罐串培养的。 培养基中的糊化醪与发酵所用的糊化醪相同。 将浓度为 12%14%的红薯淀粉浆液,放在灭过菌的种母罐中,通入1 千克/平方厘米的蒸汽蒸煮糊化 1520 分钟,待冷至 33 摄氏度,接入合格的孢子悬浮液,保持 3234 摄氏度的温度,通入无菌空气,并用 3、搅拌机搅拌进行发酵。 每 12 小时取样检查,经 56 天即可发酵完全。 检验合格后,即可投入发酵罐中使用。 糊化发酵:红薯干经粉碎过筛后,送入拌料桶,加水配成浓度为 12%14%的淀粉浆液,用输送泵打入发酵罐,通入 1 千克/平方厘米的蒸汽蒸煮糊化1520 分钟。 将糊化醪冷至 33 摄氏度时,按接种量为 5%7%接入种母罐中培养好的种母醪,在 3234 摄氏度温度下搅拌,通入无菌空气发酵,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检查,发酵过程中控制 ,经 56 天即可完成发酵。 在柠檬酸发酵过程中,的控制对产酸关系很大。 因为用薯干粉发酵生产柠檬酸时,首先要利用黑曲霉的糖化霉将淀粉先转化成葡萄糖,然后由葡萄糖转变成柠檬酸。 糖 4、化的最适 约为 成柠檬酸的 在 果发酵初期产酸过猛,就会影响糖化不彻底,造成残糖量高,产酸量低;或发酵过程中始终处于高 状态,就会生成以草酸为主的杂酸。 解决这一问题一般可采用二种方法:一是调节通气和搅拌的强度,如前期通风量低些对糖化有利,后期适当增加风量,能促进产酸。 二是在 降至 右;加入一定量的灭菌碳酸钙乳剂,使 回升至 右时,有利于糖化作用,能继续积累柠檬酸。 中和:发酵后的物料,生产上叫发酵醪。 发酵醪出料后,真空抽滤即为含柠檬酸的发酵液。 先将发酵液用泵打入中和桶,加热到 60 摄氏度左右,再加入碳、酸钙粉末或石灰乳。 碳酸钙用量可按下式计算:碳酸钙用量=柠檬酸总量*酵液体积*滴定酸度*氢氧化 5、钠浓度*其它有机酸的钙盐溶解,而柠檬酸钙不溶。 液弄去。 沉淀用 90 摄氏度以上的热水洗去糖分。 检查的方法是用 1%2%的高锰酸钾溶液 1 滴加到加毫升洗涤水中,3 分钟内不变色,说明糖分已洗净。 酸解:将洗涤后的柠檬酸钙沉淀放入稀释桶中,加水打成浆状,用泵将浆液打入酸解桶,在搅拌下缓缓加入浓硫酸分解。 酸解终点的控制方法是:取甲、乙两支试管,甲管中放入 1 毫升 15%20%硫酸,乙管中放入 1 毫升 15%20%氯化钙溶液(其浓度必须和甲管中硫酸的浓度相同)。 各试管中分别加入 1 毫升过滤后的酸解液,在水浴上加热至沸,冷却后均不发生混浊,再分别加入 95%的乙醇。 加乙醇后,甲管略呈浑浊,表示已达 6、酸解终点。 如果加乙醇前,甲管就已浑浊,表示酸解液中硫酸量不足;加乙醇后,乙管浑浊,表示酸解液中硫酸过量。 假使硫酸过量,在酸解液中可稍加一些柠檬酸溶液进行调节。 在工厂实际操作中,硫酸的加入量一般为碳酸钙用量的 92%95%。 加完硫酸后,把酸解液加热到 8085 摄氏度,保持 30 分钟,即可使反应完全,又能促进硫酸钙结晶的形成,以利分离。 根据硫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酸解液在 80摄氏度左右进行热抽滤较为适宜。 滤饼硫酸钙用热水洗涤后弃去,滤液和洗涤液合并在贮液桶中,即为稀柠檬酸溶液。 稀柠檬酸溶液流经盛有脱色树脂或活性炭的脱色柱进行脱色后,再流经装有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如 732 型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柱,以除去钙、铁等阳离子杂质。 浓缩结晶:从离子交换柱流出的稀柠檬酸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