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导论教学大纲doc内容摘要:

政策的内容与运用原则、需求管理政策应用、相机抉择原则、挤出效应。 (二)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的概念:经济学、生产可能性边界、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恩格尔系数、边 际产量、规模经济、机会成本、价格歧视、准地租、经济租、基尼系数、 GDP、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自愿失业、充分就业、经济周期、经济增长。 基本掌握的原理:生产可能性边界、供求定理、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分类、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各类市场的特征与效率的比较、完全竞争市场上短期均衡后,厂商状况分析、垄断形成的原因、劳动力向后弯曲的原因、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需求管理政策内容。 了解基本分析方法:实证与规范的分析方法的区别;需求(或供给)量与需求(供给)水平区别;边际分析与无差异分析的异同;短 期与长期分析的不同;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分析的不同;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的演变;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分析;需求管理理论的动态运用。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 56 学时,课内学时分配如下表: 教学环节 课程内容 学时 讲 课 作业 /讨论 小 计 1 导言 2 2 2 供求理论 4 2(作业) 6 3 弹性理论 2 2 4 消费者行为理论 4 4 5 生产理论 4 2(作业) 6 6 成本与收益 2 2 11 教学环节 课程内容 学时 讲 课 作业 /讨论 小 计 7 厂商均衡理论 6 2(作 业) 8 8 分配理论 4 4 9 国民收入核算 2 2 10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 4 11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4 2(讨论) 6 12 经济周期 2 2 13 经济增长 2 2 14 宏观经济政策 4 2(讨论) 6 合计 46 10 56 (四)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1导言 重点:经济学的概念 难点:生产可能性边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 2供求理论 重点: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 难点:需求量与需求水平,供给量与供给水平,供求定理 3弹性理论 重点:需求的价格弹性 难点:需求的价格弹 性 4消费者行为理论 重点:边际分析方法 难点:无差异曲线及无差异分析方法,价格效应 5生产理论 重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难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模经济,脊线 6成本与收益 重点:短期成本分析 难点:长期成本分析 7厂商均衡理论 重点: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分析,各类市场的比较 难点:价格歧视、差异性、非价格竞争、纯损 8分配理论 重点:生产要素需求的特征、劳动与土地供给的特征、基尼系数 难点:准土租、经济租 9国民收入核算 重点: GDP与 GNP;国民收入指标的计算 难点:国民收入的恒等关系 10国民 收入决定理论 重点: IS- LM模型 难点: IS- LM模型 11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2 重点:失业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影响,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难点: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2经济周期 重点:经济周期定义及阶段 难点:现代经济周期的理论 13经济增长 重点:经济增长定义 难点:各经济增长模型假设、推导 14宏观经济政策 重点: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需求管理政策的工具 难点:需求经济政策的运用 三、课程改革与特色 本门课程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微观部分开设了 6 学时习题讲解课、在宏观部分有开设 4学时的案例讨论课。 四、推 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主编:梁小民,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20 年 3 月 参考书: 《西方经济学》,主编:高鸿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 2020年 6 月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编:宋承先,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 1997年 9 月 《宏、 微观经济学》,主编:周军,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20 年 2 月 《经济学原理》,主编:刘树林,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 2020年 3 月 执 笔:李 郁 审 阅:刘树林 日 期: 审 定:魏建国 日 期: 13 《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财务会计 / Financial Accounting 学时 /学分: 64/4 先修课程 :会计学原理 适用专业 :财务管理 开课学院(部)、系 (教研室 ):管理学院会计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财务会计的概念、特征及基本理论 ,熟练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讲述财务会计学知识,包括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及预付款的核算,存货取得和发出的计价及核算、存货的期末计价,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的核算及投资的期末计价,固定资产取得、折旧后续支出、处置的核算及期末计价,无形资产的核算及期末计价,其他资产的核算,流动负债及长期负债的核算,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报表 分析。 (二)基本要求 要求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并根据我国有关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对课程内容及时作适应性调整。 本课程每章应布置思考题或作业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 64学时,课内学时分配如下表: 教学环节 课程内容 学时 讲 课 小 计 总论 2 2 货币资金 6 6 应收及预付款 6 6 存货 7 7 对外投资 6 6 固定资产 6 6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3 3 流动负 债 6 6 长期负债 6 6 所有者权益 4 4 收入 2 2 利润和利润分配 4 4 会计报表编制 6 6 合 计 64 64 14 (四)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本课程内容的重点是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收入、费用、利润,利润分配,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所得税,会计报表编制及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 本课程内容的难点是应收票据的计价和贴现,存货实际成本的计价,存货的期末计量,长期债券溢价 与折价的摊销,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与权益法,投资的期末计价,固定资产折旧、处置与期末计价,无形资产摊销与期末计价,长期借款利息及应付债券发行、计息的处理,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财务报表分析。 三、课程改革与特色 本科程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可将课堂教学与模拟实验和到企业参观学习结合起来,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财务会计》,主编:陈信元,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 2020年出版 参考书: 《会计》,主编:财政部注册会计 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 2020年出版 《企业会计准则》,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 2020年出版 《企业会计制度》,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 2020年版 《中级财务会计》,主编:钱逢胜,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20年版 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hort/Chesley,Richaed Irwin, INC, 1994. 参考书: 执 笔:贺 琼 审 阅:胡华夏 日 期: 审 定:刁兆峰 日 期: 15 《管理学原理 A》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Management 学时 /学分: 48/3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管理类专业。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科门类各专业均需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理论课,它以对各项专门管理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为研究对象,以一般管理过程的各项主要职能为框架,系统介绍学习管理专业和从事管理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管理、管理者、管理科学等形成系统认识,掌握决策与计划,组织及变革,领导与激励,控制与创新等管理职能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为学习好后续专业课奠定理论知识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五篇十二章,各篇的教学内容: 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的定义,管理的性质,管理者的类型,管理者的角色及其影响因素,管理者的基本技能。 西方管理主要理论及其演变 :管理理论三阶段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 的组织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 X 理论, Y 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观点。 管理与环境 :一般环境的五个方面,具体环境的四个方面,环境的不确定性矩阵。 计划 :计划的概念、任务、类型、程序,目标管理,经营战略管理。 决策 :决策的定义、原则、类型、程序和方法。 组织的基础 :组织的概念及特征,组织设计的原则,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概念, 影响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决定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分权的途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组织模式 :组织结构的定义,直线职能制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事业部制的特点及 适用范围,矩阵制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企业集团的定义、特征及结构,虚拟组织的定义、特点及类型。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 :组织文化的定义、结构及塑造途径,组织变革的定义、类 型及过程,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激励与沟通 领导 :领 导的定义及作用,领导与管理的比较,领导方式的概念及类型,领导品 16 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 激励 :需要、动机、激励的概念,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 ERG理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沟通 :沟通的含义及要素,沟通的过程,沟通的方式,影响沟通的主要因素。 控制 :控制的定义、类型、过程及原则。 (二)基本要求 通过第一篇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内涵,管理者及其技能要求,西方主要管理理论观点,中 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等内容;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管理者角色及其影响因素,国外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等内容。 通过第二篇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管理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与分析思路,现代决策含义和决策程序,计划的类型与过程等内容;了解现代决策方法,目标管理、战略管理等现代计划管理模式等内容。 通过第三篇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组织职能的四大基本问题(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直线与参谋,集权与分权;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常见的组织结构模式,组织文化的内涵与特征等内容;了解现代组织模式的演变趋势,创建 企业文化的途径,企业组织变革的背景与途径等内容。 通过四篇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领导及领导方式理论,激励及关于激励的理论,管理沟通及沟通障碍的克服等内容;了解领导功能、领导手段与领导艺术,现代激励方法,沟通方式和沟通网络等内容。 第五篇主要掌握管理控制的主要类型和基本过程,有效控制的原则等主要内容。 (三 )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 48学时,学时分配如下表: 教学环节 课程内容 学时 讲课 小 计 管理与管理者 4 4 西方管理主要理论及 其演变 6 6 管理与环境 2 2 计划 4 4 决策 6 6 组织的基础 4 4 组织模式 4 4 组织文化及组织变革 4 4 领导 4 4 激励 4 4 沟通 2 2 控制 4 4 合 计 48 48 三、课程改革与特色 首先,从课程体系上进行了科学的界定,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将原来隶属于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的内容,安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