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试行)内容摘要:
范》 GB500102020 第 条 ~条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 附录 C的规定,并配置了足够数量的非预应力钢筋。 耐久性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是否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0 第 条 ~ 条的有关规定。 多层砌体 结构 结构布置 ⑴墙体材料(包括 177。 以下的墙体材料)、房屋总高度、层数、层高、高宽比和横墙最大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墙体材料还应符合工程所在地墙改政策的规定。 ⑵平面布置宜简单 对称,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方案,墙体构造应满足规范规定。 ⑶纵横墙上下应连续,传力路线应清楚;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砖、多孔砖住宅楼的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 GB50011— 2020 表 规定限值,加强措施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20 第 的要求。 ⑷楼、屋盖与墙体的连接、楼梯间墙体的拉结连接(包括出屋顶部分)、楼、屋盖圈梁和构造柱(芯柱)的布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⑸在抗震设防地区,楼板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一般不超过 500mm), 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房屋的总层数中。 ⑹抗震设计时,不宜采用砌体墙增加局部少量钢筋混凝土墙的结构体系,如必须采用,则应双向设置,且各楼层钢筋混凝土墙所承受的水平地震剪力不宜小于该楼层地震剪力的 50%,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97G329(五)。 ⑺在抗震设防地区,多层砌体房屋墙上不应设转角窗。 结构计算 ⑴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验算和静力计算,应按规范规定进行。 ⑵抗震设防地区的砌体结构除审查砌体抗剪强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外,还要注意审查门窗洞边形成的小墙垛承压强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⑶ 悬挑结构构件,除进行承载力计算外,还应进行抗倾覆和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⑷应按规范规定验算梁端支承处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⑸在墙体中留洞、留槽、预埋管道等使墙体削弱,必要时应验算削弱后的墙体的承载力。 构造 ⑴圈梁、构造柱(芯柱)截面尺寸和配筋构造(包括构造柱箍筋加密、纵筋的搭接和锚固等)应满足规范要求,并在图纸上表示清楚;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包括箍筋)应按计算用量单独配置。 ⑵悬挑构件应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现浇栏板、檐口等构件及现浇坡屋面,受力应明确,配筋应合理,锚固要可 靠;女儿墙等构件选型要合理,构造措施要可靠。 21 ⑶按规定在梁支承处砌体中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宜浇成整体。 ⑷对混凝土砌块墙体,如未设圈梁或混凝土垫块,在钢筋混凝土梁、板的支承面下,应按 GB500032020 第 条的规定用不低于 Cb20的灌孔混凝土,将一定高度和一定长度范围内的孔灌实。 ⑸应正确选用预制构件标准图,预制构件支承部分应满足计算和构造要求。 ⑹墙梁的材料、计算和构造要求应符合规范 GB50003— 2020第 节的规定。 ⑺砌体结构是否根据《砌体结构设 计规范》 GB500032020 第— 条的规定采取了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措施。 工程经验表明,砌体结构长度未超过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时,也应注意适当采取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措施。 ⑻后砌非承重隔墙、无法分皮错缝搭砌的砌块砌体墙,应按规范要求在水平灰缝中设置钢筋网片。 ⑼在墙体中留设槽、洞及埋设管道等使墙体削弱时,应严格遵守规范的规定,并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底部框架 砌体结构 结构布置 ⑴房屋总高度、层数、层高、高宽比、材料强度等级(墙体材料及混凝土)应符合规 范规定。 ⑵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层侧向刚度比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⑶上部砌体的开洞要求同砌体结构。 结构计算 ⑴房屋的抗震计算应按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 ⑵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按规范要求的方法确定,并按规范的规定进行调整。 22 构造 ⑴砌体部分应按砌体房屋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部分应按混凝土房屋结构设计。 ⑵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以及相应的抗震措施应符合规范的有关要求。 ⑶房屋的楼盖、屋盖、托墙梁和抗震墙,其截面尺寸和配筋构造要求应符合规范 的规定。 ⑷房屋过渡层构造柱的设置,上部抗震墙构造柱的设置,圈梁的设置,以及相关的构造要求,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普通钢结构 ⑴钢结构设计图中是否注明了所采用的钢材的牌号和质量等级(必要时尚应注明钢材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等附加保证项目)、连接材料型号,以及所要求的焊缝质量等级,是否注明了钢结构的耐火等级、除锈等级及涂装要求。 ⑵采用的钢材和连接材料的强度设计值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⑶结构构件或连接计算时,单面连接的单角钢及施工条件较差的高空安装焊缝,是否按规范要求将强度设计值乘了相应的折减系数,见《钢 结构设计规范》 GBJ1788 第 条。 ⑷在建筑物的每一个温度区段内,是否按规范 GBJ1788 第 条的要求设立了独立的空间稳定支撑系统。 ⑸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除强度计算外,还应进行平面内和平面外的稳定性计算。 ⑹柱脚设计时,不得用柱脚锚栓来承受柱脚底部的水平反力,见GBJ1788 第。 ⑺柱脚锚栓埋置在基础中的深度,是否符合规范 GBJ1788 第 条的要求。 ⑻构件拼接时,拼接设计弯矩的取值是否符合规范 GBJ1788 第 条的要求。 ⑼受弯构件设计时,除强 度计算外,还应进行局部稳定和整体稳 23 定计算,以及挠度计算,并满足规范的相关规定和构造。 ⑽受压构件(轴心受压构件和压弯构件)的局部稳定应符合GBJ1788 第五章第四节的规定。 ⑾钢管构件应注意钢管外径与壁厚之比及钢管节点的构造是否符合规范 GBJ1788 第 条、 条的要求。 ⑿钢管结构主管与支管的连接焊缝设计计算和构造要求应符合规范 GBJ1788 第 ~ 条的规定。 ⒀钢构件的焊接连接设计中,应注意角焊缝的焊脚尺寸和板件厚度的关系、焊缝长度及节点板的设计计算和构造是否 符合规范要求。 ⒁钢构件的螺栓连接设计中,除节点板设计外,应注意螺栓的最大、最小容许间距(中心间距、边距和施工安装净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⒂钢结构(包括薄壁型钢结构、网架结构和高层建筑钢结构等)施工详图是否满足钢结构设计制图深度的要求;如为设计图,则其深度应达到编制施工详图的条件,除设计总说明、布置图、构件截面、节点及构造做法等图外,还应提供必要的受力构件的内力设计值。 24 薄壁型钢结构 ⑴结构设计图中,是否注明所采用的钢材的牌号和质量等级(必要时尚应注明钢材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等附加保证项目)及 连接材料型号;是否注明了钢结构的耐火等级、除锈等级及涂装要求。 ⑵设计刚架、屋架、檩条和墙梁时,是否考虑由于风吸力作用引起构件内力变化的不利影响(如檩条自由翼缘的稳定性等),此时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 天沟及跨度较大、坡度较小的轻钢结构屋面是否考虑了积水荷载、或积灰荷载的作用。 ⑶采用的钢材和连接材料的强度设计值是否符合规范的规定。 ⑷结构构件或连接计算时,在 GB500182020 第 条所列举的五种情况下,是否按规范要求对强度设计值乘了相应的折减系数。 ⑸屋盖是否设置了支撑体系;当支撑为园钢 时,是否设置了拉紧装置。 ⑹门式刚架是否设置了支撑体系,在设置柱间支撑的开间是否同时设置了屋盖横向水平支撑;当支撑体系设置在第二开间时,第一开间的相应位置是否设置了刚性系杆;刚架转折处(边柱柱项和屋脊处)及多跨房屋相应位置的中间柱顶,是否沿房屋纵向全长设置了刚性系杆;屋盖横向水平支撑的竖腹杆是否按刚性系杆设置并满足承载力要求;当柱间支撑采用园钢时,是否设置了拉紧装置。 ⑺当坡屋面檩条跨度大于 时,是否按规范规定在檩条间设置了拉条(包括斜拉条和撑杆);墙梁亦宜参照上述要求设置拉条。 ⑻在刚架横梁的受压翼 缘及刚架柱顶内侧翼缘受压区,是否按规范规定设置了隅掌。 ⑼受压板件和压弯板件是否考虑了有效宽度。 ⑽构件端板连接是否采用了高强度螺栓,端板厚度是否进行了设计计算。 25 网架结构 ⑴网架结构在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和 9 度的地区,应按 JGJ791第 条和 条的规定分别进行竖向抗震验算和水平抗震验算;网架结构计算时,应考虑实际支座构造的约束影响。 ⑵网架杆件计算长度和长细比应分别符合 JGJ791第 条的规定。 ⑶空心球节点,空心球的受压和受拉承载力计算应按 JGJ791第 条的规定进行。 ⑷螺栓球节点设计(包括采用的高强度螺栓、锥头等)应符合JGJ791 第四章第四节的规定。 ⑸支座节点的设计应符合 JGJ791 第四章第五节的规定。 ⑹网架结构的材料选用要求,制作和拼装要求,耐火等级、除锈等级、涂装和焊缝质量等级等要求,应遵守 GBJ1788 和 JGJ791 的有关规定。 26 高层建筑钢结构 ⑴图纸设计总说明中,应注明所采用的钢材的牌号和质量等级以及相应的连接材料的型号,同时还应注明对钢材强屈比、伸长率、可焊性、冷弯试验和冲击韧性等性能的要求,当 钢板厚度 ≥ 40mm 且承受沿板厚方向的拉力时,钢材厚度方向截面收缩率不应小于 GB50313关于 Z15 级规定的容许值;也应注明对钢结构的制作、安装,耐火等级、除锈等级及涂装等提出的相应要求。 ⑵结构的体系和布置是否符合 JGJ9998 第三章及 GB500112020第 ~ 条的规定。 ⑶抗震设计时,钢结构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地震作用效应调整系数,并采取不同的抗震构造措施,见GB500112020 第 条。 ⑷抗震验算时,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 GB500112020第 条的规定。 ⑸结构的层间位移应符合 GB500112020 表 或表 的要求。 ⑹框架一支撑结构中,框架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应符合GB500112020 第 条第 2款的规定。 ⑺框架梁和框架柱板件的宽厚比应符合 GB500112020 第 条的规定。 ⑻中心支撑杆件的长细比和支撑杆件板件的宽厚比,非抗震设防时应分别符合 JGJ9998 第 条和 条的规定,抗震设防时应符合 GB500112020 第 条的规定。 ⑼框架柱的长细比,非抗震 设防时应符合 JGJ9998 第 条的规定,抗震设防时应符合 GB500112020 第 条的规定。 ⑽梁柱连接节点处,柱在梁上下翼缘对应位置处应设置水平加劲肋,其稳定性和构造要求应符合 JGJ9998第 、 、 条、 条和 条的要求,抗震设计时,应符合 GB500112020第 条 ~ 条的规定。 ⑾箱形焊接柱、十字形焊接柱,箱形柱在工地上的焊接接头,其 27 构造要求应分别符合 JGJ9998第 条和 条的规定。 ⑿埋入式柱脚 埋深等构造要求应符合 JGJ9998 第 条的规定。 ⒀抗剪支撑节点设计应符合 JGJ9998 第 条的要求。 ⒁耗能梁段设计应符合 JGJ9998 第 条至 条、 条、及 条至 条的规定。 ⒂钢结构组合梁和组合楼板的设计及构造要求应符合 JGJ9998第 条及第七章第四节的规定。 ⒃在多遇地震效应组合作用下,人字形支撑、 V 形支撑、十字形交叉支撑和单斜杆支撑的斜杆内力应按规范 JGJ9998 第 条的规定乘以增大系数;偏心支撑框架的斜杆、框架 梁及框架柱,应按GB500112020 第 条规定对内力设计值乘以增大系数。 其它 不应在结构设计中釆用机动体系。 28 四、给水排水专业审查要点 序 号 项 目 审 查 内 容 强制性条文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20 年版(具体条款略)。 设计依据 设计采用的设计标准、规范是否正确、是否为现行有效版本。 系统设计总体要求 ⑴ 给水、排水、热水等各系统设计是否合理,设计技术参数是否符合标准 、规范要求。 ⑵ 是否按消防规范的要求,设置了相应的消火栓、自动喷水、气体消防、水喷雾消防和灭火器等系统和设施,消防水量水压、蓄水池和高位水箱容积等技术参数是否合理。 ⑶ 水泵、水处理设备、水加热设备、冷却塔、消防设施等选型是否安全,符合系统设计的需要。 给水系统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588(1997 年版 ) ⑴第 条规定,在满足使用要求和保持给水排水系 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应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给水配件。 节水型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应满足产品标准的要求,并具有产品合格证。 ⑵第 条规定,生活饮用水贮水池和生活饮用水水箱的溢流管必须采取防污染措施。 ⑶第 条规定,在非饮用水管道上接出水龙头时,应有明显标志。 ⑷第 条规定,给水管道不宜穿过伸缩缝、沉降缝,如必须。论文—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试行)
相关推荐
转移和新单位的转入,完成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的 启封和销户及封存,完成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 汇缴基数的调整。 其结构如图 32 所示。 图 32 2. 汇缴业务子系统 主要完成单位住房公积金的汇缴和 补偿及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的补偿。 其结构如图 33 所示。 住房 公积 金系 统 日 常 业 务 汇 缴 业 务 账 务 处 理 开 户 处 理 查 询 统 计 报 表 打 印 特 殊 业 务 柜 员
,但是许多物业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误区,主要表现为: 应付式服 务 管理层一方面在检查部门来之前,可谓全员奋斗,力争上游。 检查部门一走,那就是“外甥打灯笼 照旧”,这直接导致了下级员工在工作中上行下效应付业主现象的发生。 另一发面,在接待业主的时候,通常是说得到,但是做不到。 这样就会使业主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而导致不满情绪,从而影响到以后的工作。 服务的低贱观念 通常身为管理层的人员会认为
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有关规定配置,且摆放合理,取用方便。 ,定时检查、养护,定期换药,保证完好有效。 第九条 安全检查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自检自查为主,上级主管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分级落实安全工作。 ( 1)加油站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 ( 2)当班安全员应对作业现场进行 监督,发现违章行为和不安全因素,有权制止和向上级反映; (
易地与源数据模型相协调。 同时为了使用这些类对象,也为了执行相关地 SQL数据操作,必须引入下面两个名字空间,即。 具体格式为 %@Import Namespace=””% %@Import Namespace=””% 引入了名字空间之后就可以与后台数据库建立连接。 Connection 对象来完成 ,对于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数据库其代码也有所不同。 1 通过 sqlconnection进行与
2、种质,对温光比较敏感,可在贵州或海南繁殖。 由于“种植随着纬度的增加其生育期延迟,到北方不能正常抽雄开花,因此黔糯 768 杂交种制种基地选择不能超过秦岭。 种基地的选择杂交种制种基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杂交制种的产量和质量。 制种基地的选择受以下 4 方面因子的影响:一看基地村领导班子是否稳定和团结、素质与科技意识如何、群众基础如何;二看基地农民素质如何、劳动力是否充足;三看基地自然条件
为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任务主要由农工承担 ,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刚刚放下锄头就上了工地的农民 ,文化程度很低 ,并且其中的大部分人员未经任何培训。 这不仅影响到工程质量 ,而且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 )改革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是主要由三种管理要素构成的 ,分别为管理观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组成。 改革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就是要改革建筑企业的这三种管理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