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ceo法则定律效应大全内容摘要:

尼采有一句名言: “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要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会更容易些。 ”如果每个人都 “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 ”,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 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 “两只表 ”弄得无所适从,心力交瘁,不知自己该信哪一个。 还有人在环境或他人的压力下,违心 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并因此而郁郁终生。 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比如两门选修课都是你所感兴趣的,但是授课时间重合,而且你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学好两门课程,这个时候你很难做出选择。 在面对两个同样优秀、同样倾心于你的男孩子时,你也一定会苦恼许久,不知该如何做出决断。 择业时,地点、待遇不分伯仲的两家单位,你将何去何从。 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我们都要面对 “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的苦恼。 在面对矛盾选 择的时候,我们推荐使用 “模糊心理 ”。 所谓 “模糊心理 ”,就是在一个很难决策的情况下,以潜意识的心理为主要基调,做出符合潜意识心理的选择。 心理学研究表明, “模糊心理 ”实际上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一种心理沉积。 也许你并不能说出一条明确的原因,但是通过心理的潜意识,一般情况下可以做出最符合个体心理需求的决定。 这里说的潜意识,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 “模糊心理 ”在矛盾选择面前,能够提供给我们最安全的心理保护,因而是值得提倡的。 核心理念:更多选择、更多标准会让人无所适从。 应用要诀:明确目标、不受干扰;懂得取舍,该放则放。 【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 觉羞愧。 破窗理论 1 也称 “破窗谬论 ”,源于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的一个譬喻(也有人认为这一理论是法国 19 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作为批评的靶子而总结出来的,见其著名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这位黑兹利特说,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户,必将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 在这里,学者是为了说明孩童的行为与政府的行为所能产生的后果,从而彻底地否定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 “破窗理论 ”就是典型的 “破坏创造财富 ”。 把这样的谬论放 之于洪灾,放之于地震,放之于战争,好像都很合适。 破窗理论 2 也叫 破窗效应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 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的 “破窗理论 ”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 (巴莱多定律 ):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 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 20%,其余 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 20%的人手里,而 80%的人只拥有 20%的社会财富。 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 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 80%利润、总量却仅占 20%的关键客户,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企业领导人要对工作认真分类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决主要问题、抓主要项目上。 20%的人成功 80%的人不成功 20%的人用脖子以上赚钱 80%的人脖子以下赚钱 20%的人正面思考 80%的人负面思考 20%的人买时间 80%的人卖时间 20%的人找一个好员工 80%的人找一份好工作 20%的人支配别人 80%的人受人支配 20%的人做事业 80%的人做事情 20%的人重视经验 80%的人重视学历 20%的人认为行动才有结果 80%的人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20%的人我要怎么做才有钱 80%的人我要有钱我就怎么做 20%的人爱投资 80%的人爱购物 20%的人有目标 80%的人爱瞎想 20%的人在问题中找答案 80%的人在答案中找问题 20%的人在放眼长远 80%的人只顾眼前 20%的人把握机会 80%的人错失机会 20%的人计划未来 80%的人早上起来才想今天干嘛 20%的人按成功经验行事 80%的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20%的人做简单的事情 80%的人不愿意做简单的事情 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 做 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20%的人如何能办到 80%的人不可能办到 20%的人记笔记 80%的人忘性好 20%的人受成功的人影响 80%的人受失败人的影响 20%的人状态很好 80%的人态度不好 20%的人相信自己会成功 80%的人不愿改变环境 20%的人永远赞美、鼓励 80%的人永远漫骂、批评 20%的人会坚持 80%的人会放弃 【木桶理论】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 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也可称为短板效应。 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水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 “水桶理论 ”也即 “水桶定律 ”,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根据这一核心内容, “水桶理论 ”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 其二,只要这个水桶里有 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圣经 ?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 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 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 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 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 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效应 ”与 “平衡之道 ”相悖,与 “二八定则 ”有相类之处,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 【鸟笼逻辑】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 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 “鸟 呢。 是不是死了。 ”当你回答: “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 “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 ”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责任分散效应】 1964 年 3 月 13 日夜 3 时 20 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 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