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强筋小麦保优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2、底层,使田间无明暗坷垃,消除架空现象,土层上虚下实。 做畦后整平地面,以保证浇水均匀,不冲不淤。 播前土壤墒情不足的应造墒播种。 三、种子处理(一)晒种。 播前选择晴天中午晒种 56 小时,连续晒 23 天。 (二)精选。 除去瘦小秕粒、虫粒种子及其他杂质,通常用精选机进行精选。 (三)测定种子发芽率。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做发芽试验,以便确定播种量。 (四)拌种。 用小麦专用拌种剂进行拌种,以消毒杀菌、防病、避免地下害虫危害。 四、平衡施肥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必须注意保持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保证养分平衡供给。 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须为 1以上,全氮 009以上,水解氮 7010上,速效磷 2010上,速效钾 9010 3、上,速效硫1610上。 施肥原则为有机、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一般每亩施有机肥 3000 公斤,氮肥 1214 公斤,磷肥 7 公斤,钾肥 575 公斤。 施肥采取重施底肥、分期追肥的方法。 上述总施肥量中,全部的有机肥、50的氮肥、全部的磷肥和钾肥均作底肥,第二年春季拔节期再结合浇水追施剩余的氮肥。 五、适期播种一般应适当扩大畦宽,以 253 米为宜,畦埂宽不超过 40 厘米,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 可采用等行距或宽窄行种植,平均行距以 2325 厘米为宜。 抗寒性强的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 1618时播种(10 月 115 日),抗寒性一般的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 1416时播种(10 4、月 1020 日)。 每亩基本苗和播种量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用种 78 公斤,每亩基本苗 13 万16 万;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每亩用种 56 公斤,每亩基本苗 6 万10 万。 播期推迟的,应适当增加播种量。 要用小麦精播机播种,精确调整播种量,严格掌握播种行进速度(每小时 5 公里),播种深度为 35 厘米,做到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 六、田间管理(一)冬前管理。 1保证全苗。 在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浸种催芽的种子。 若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要及时进行划锄,破除板结。 2培育壮苗。 以培育壮苗为中心,促根增蘖,协调生长。 对于弱苗,要优先管理,进大分蘖期后,先 6、节期稍前或拔节初期追肥浇水。 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若地力水平较高、群体适宜,宜在拔节初期或中期追肥浇水;若地力水平高、群体较大,宜在拔节后期追肥浇水。 2浇挑旗水或开花水。 挑旗期浇水有利于增加穗粒数,并可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小麦后期吸收利用。 若挑旗期墒情较好,可推迟至开花期浇水。 3坚持化学除草。 最好在冬前小麦二叶一心时喷施小麦除草剂防除杂草,每亩可用 75的巨星或 15的噻吩磺隆,对水 3050 公斤进行喷施。 禁用残效期较长的除草剂,最迟在小麦起身前化学除草完毕。 (三)挑旗期至成熟期管理。 1灌浆水。 优质强筋小麦在开花后应注意控制土壤含水量,在浇过挑旗水或开花水的基础上,不用再浇水。 2防治病虫 7、,预防干热风危害。 白粉病、锈病、纹枯病、麦蚜、麦蜘蛛、麦叶蜂、吸浆虫等是小麦生长后期常发生的病虫害,应切实注意及时防治。 可结合防治干热风进行“一喷三防”,将防病治虫的农药和尿素、磷酸二氢钾等肥料混在一起同时喷施,以节省人工,提高防治效果。 3叶面喷肥。 小麦扬花后 15 天,进行 1 次叶面喷肥,每亩用尿素 1 公斤、磷酸二氢钾 150200 克,对水 50 公斤进行喷施,可提高千粒重和品质,防早衰和干热风。 4蜡熟末期收获。 蜡熟中期至蜡熟末期千粒重仍在增加,在蜡熟末期收获,子粒的千粒重最高,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最优。 蜡熟末期的长相为植株茎秆全部变为黄色,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子粒含水量 22左右,子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光泽,较为坚硬。 收贮时要做到单收、单打、单运、单晒,确保纯度和品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