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苗期发病,影响油菜一生,尤以白菜型品种为重。 滑县油菜种植多以白菜型为主,甘蓝型品种少。 每年发病率在 20以上,不但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而且降低含油率,导致品质下降。 一、不同品种类型发病症状识别白菜型油菜发病多发生在新生嫩叶上,初期叶脉变黄白色呈半透明状。 由叶片基部向尖端发展,严重时叶片皱缩,颜色深浅不一,形成花叶症状,发育受阻,抗寒力减弱,严重者往往在越冬期间死亡。 发病轻者可以越冬,但成株期株型矮化,茎杆上有黑褐色条斑,花序短缩,花器丛集,不能开花,或虽能开花结果,但所节角果畸形、密集,荚枯籽秕,含油量降低,植株在正常成熟前已枯死。 此病在 45 月间,当温度升高时,花叶症状不 2、明显。 甘蓝型油菜植株发病后,主要症状为系统性黄斑和枯斑。 先从老叶发病,渐向新叶发展。 开始老叶出现退绿小圆斑,以后逐渐发展成近圆形的黄斑或黄绿斑,多数边缘有细小褐点组成连续或断续的圈纹,呈油渍状,以后部分黄斑中央略下陷、形成枯白色半透明小点,逐渐扩大至黄斑变成灰褐或灰白色枯斑。 茎上发病,产生水渍状、紫褐色大小不等的条斑,角果皱缩瘦小,角果上有细小的黑褐色斑点,严重的整株枯死。 二、发病规律油菜病毒病是由多种病毒侵染所致,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主要由有翅蚜的迁飞传播,也可由枝叶摩擦汁液传染。 油菜苗期如遇高温干旱天气,影响油菜的正常生长,降低抗病能力,同时有利于蚜虫的大量发生和活动,则引起病毒病的发生和流 3、行,反之,则不利于其发生。 成株期病害的流行决定于油菜品种、播种期、传毒蚜虫、苗期气候条件和毒源作物等综合因素。 三、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一般甘蓝型油菜比芥菜型、白菜型抗病性强,而且产量高。 因此,要尽可能推广种植甘蓝型油菜,并选用适应当地生产的抗性较强的品种。 2适时播种:油菜病毒病发病率随播种期延迟而下降。 滑县白菜型油菜一般在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直播为宜。 3治蚜防病:防治蚜虫是预防油菜病毒病的关键。 尤其干旱年份,要防治周围作物的蚜虫。 一般苗期每亩用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50006000 倍液,每亩喷药液 75100 公斤,或 40氧化乐果乳油每亩 3040 毫升兑水 60 公斤喷雾或 50马拉硫磷乳油每亩 3040 毫升,兑水 60 公斤喷雾。 每隔 5喷药1 次,连喷 2。 抽薹后,蚜虫常大量发生,当蚜株率在 10%左右时,可用 40%乐果 3000 倍液,或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20003000 倍液喷杀蚜虫。 3加强苗期管理。 油菜苗期不要偏施氮肥;并及时间苗,除去病苗;遇旱及时灌水,促使油菜苗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