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

,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切工作行为都应体现 “ 以人为本 ” ,并牢固树立 “ 安全第一、质量第一 ” 和依法施护的观念 [4]。 ( 2)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 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 定期进行三基三严的培训和考核,有计划的组织理论知识和专科知识的学习,分期分批的对抢救技术、护理操作、病情 观察要点等内容进行规范 化培训,对 专科新业务、新技术等按专科特点进行业务讲课、护理查房。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记录的能力和水平。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合理而充足的护理人员配置,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 [3],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 护士长对科室的具体情况,对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性格、职称高低、临床经验等个人问题全面掌握;做到新老人员、高低年资、无证招聘人员的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护士的积极性,增加责任感;对排班模式进行改革,试行 apn 排班模式,加强各班力量,确保基础护理、危重 患者护理计划的落实,对每天的工 作和突发情况沉着应变,避免因人力不足而造成差错或投诉事件的发生。 关键环节的管理 关键制度的管理 完善规章制度,是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 在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只有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医护人员在从事日常各项医疗护理活动中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医疗质量与安全得以保证。 我院护理部在原有 “ 护理规章制度 ” 的基础上,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相继补充和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护理规范、工作规范及考核标准,涉及安全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 1)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 2)护理缺 陷及不良事件登记及上报制度;( 3)重要护理操作前的告知程 序;( 4)各种护理质量关键过程流程(如患者交接流程等);( 5)临床各种不良事件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 护士长不定时的随机抽查护理人员,特别是低年资护士掌握核心制度执行落实情况。 关键人员的管理 护士长重点管理科室的技术骨干、低年资护士和责任心不强的护士,根据不同人员的特点合理排班,合理应用人力资源。 技术骨干业务精、技术强,是科室的领头人,对整个科室的发展起关键作用,应将其安排在重要岗位,负责科室 的主要工作任务,同时对年轻护士起到传、帮、带 、教的工作,以带动全科工作。 低年资和责任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