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论文-5s在我国企业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内容摘要:

接相关。 但在生产部门,部门经理和生产主管由于职责范围差异,部门经理考虑更多的常常是本部门的 “ 宏观调控 ” 问题,生产主管则必须时刻关注生产过程控制、产能、产品质量等非常具体的 “ 微观 ” 问题。 因此,生产主管更加愿意推行 5S 活动,以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从而达到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然而,部门经理并不太在意过程,他更关 注的是结果。 这样,在有些企业,往往是生产主管极力推行 5S 活动,而部门经理却不以然。 这种非 “ 一把手 ” 工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5S 活动得不到部门经理有力的、完全的支持,一旦产生需要部门之间、产线之间协调事宜时,就会阻碍 5S 活动顺利、深入的开展。 其次,在许多企业,只在生产部门导入 5S 活动,其他部门则置身事外,这就导致生产部门实施的 5S 活动,犹如一个 “5S 孤岛 ”。 其他部门,甚至包括总经理,都抱着 “ 让他们去搞吧 ” 的心态,认为 5S 只是生产部门的事。 其实,生产部门实施 5S,也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哪怕是口头上的。 5S 管理非常 严格、繁琐,孤军奋战的生产部门,时间一长会失去心理平衡,进而影响实施 5S 的积极性和效果。 5S 活动,但无成文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许多企业实行 5S 活动时,一开始就进入执行状态,安排人员每日稽查,搞得声势浩大。 然而,由于没有制订 5S 活动管理办法,谁查。 稽查内容是什么。 以何为标准进行稽查。 稽查以后如何处理。 处理标准是什么。 诸如此类的问题,由于缺乏管理制度进行事前规定,只是靠领导一时的灵光一现,随意安排。 结果是让执行的人和实施的人无所适从,让大家对 5S 活动的公信力、认可度大打折扣。 5S 认识过于肤浅 这个问题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司上下对 5S 认识肤浅,停留在清洁、清扫层面,以为 5S 就是搞搞卫生,认识不到 5S 是通过日常细节的处理,来预防大问题产生的意义。 时间一长,没有认识上的动力, 5S 活动就慢慢流于形式。 二是 5S 活动执行机构与部门内各组织之间的矛盾重重。 大家视 5S 稽查为挑刺活动,充满敌意,不积极、不配合。 实际上,在 5S 中,只有 “ 素养 ” 是人的要素,也是最为重要的要素。 如果大家能把遵守制度的 “ 素养 ” 建立起来了, 5S就会由外部力量强制执行变为员工内在素质自觉完成。 但这个过 程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