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措施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常年株发病率达 10%30%,严重的 80%以上,影响油菜丰产丰收。 防治方法如下:一、发病症状苗期发病,基叶与叶柄出现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为白色,组织被腐蚀,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 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 成株期叶片发病时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部灰褐色或黄褐色,中层暗青色,外缘具有黄晕。 在潮湿情况下迅速扩展,全叶腐烂。 茎部感病后病斑呈梭形,略有下陷,中部白色,边缘褐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发展非常迅速,上面长出白色菌丝。 到病害晚期,茎髓被蚀空,皮呈纵裂,维管束外露,极易折断,茎内形成许多黑色鼠屎状菌核。 重病者全株枯 2、死,轻病者部分枯死或提早枯熟,种子不饱满,降低产量和含油率。 当油菜长势过旺而倒伏时,则病害更加严重。 二、发病规律油菜菌核病是由油菜菌核病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病菌以鼠类状的菌核在土壤、种子和病株残体中越夏、越冬。 当年 1012 月,土壤湿度较大时,少数菌核可以直接萌发,生出菌丝侵染油菜幼苗,并以菌丝在幼苗内越冬;次年 24 月间,随着气温回升和雨水增多,土壤中的菌核可直接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放出大量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远的可达数里之遥。 子囊孢子在植株表面萌发产生菌丝可直接从表皮细胞间隙、花瓣侵入,或通过伤口、自然孔口侵入。 田间传播过程主要靠子囊孢子大量侵染花瓣,感病花瓣大量脱落到叶片上引 3、起叶片发病;叶片病斑扩展蔓延至茎上或病叶腐烂后贴附茎上,从而引起茎秆发病。 另外,已发病的茎秆、枝叶与无病的茎秆、枝叶接触也可以引起病害的再侵染。 三、)选用抗病品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双低油菜品种中双2 号、中双 4 号、中双 5 号、中双 6 号、中双 7 号、中双 9 号等品种对油菜菌核病具有较强的抗性,可在两熟或三熟制地区大力推广种植。 (2)加强田间管理。 在施肥上应重视基肥,增施磷、钾肥,早施苔肥,避免苔花期过量施用氮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做好中耕培土,及时摘除病、黄、老叶,随即带出田外作饲料或集中沤肥,从而减轻病菌蔓延危害。 病株率达 10%以上,茎病株率在 1%以下时开始喷药防治。 药剂有:(1)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雾或 3%菌核净粉喷粉。 (2)20%施宝灵悬浮液 25003000 倍液喷雾。 (3)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雾。 (4)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喷雾。 (5)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雾。 (6)50%天威 3 号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雾。 以上药剂可轮换使用,每隔 710 天喷 1 次,共喷 23 次。 另外,在油菜移栽时,用生物农药菜丰宁 100 克兑水 1520 千克,把油菜苗根部在药水中浸蘸一下,对菌核病等病害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