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缺素症及其补救措施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要吸收多种营养元素,一旦某种元素缺乏,就会通过植株的外部形态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生产上多以此作为诊断缺素症和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 缺氮症 氮是油菜生长发育需要量最多的一种元素。 缺氮时,植株生长瘦弱,叶片少而小,呈黄绿色至黄色,茎下部叶片有的边缘发红,并逐渐扩大到叶脉;有效分枝数、角果数都大为减少,千粒重也相应减轻,产量显著降低。 补救措施:苗期缺氮,每亩用 1525 千克碳铵开沟追施,或者用 7501000 千克人粪尿对水浇施;后期缺氮,用 1%2%尿素溶液叶面喷施。 缺磷症 油菜是喜磷作物,其需磷量比禾谷类作物高一倍多。 缺磷时,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出叶延迟,叶面积小,叶色暗绿, 2、缺乏光泽,边缘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块,叶柄和叶背面的叶脉变为紫红色;根系发育差,角果数和千粒重显著减少,出油率降低。 另据水培试验,若油菜真叶出现后开始缺磷,则油菜叶少、叶小,仅能抽薹,不能结实,颗粒无收;五叶期开始缺磷,产量降低,仅为磷素营养正常供应的 十叶期开始缺磷,产量明显上升,为磷素营养正常供应的 补救措施:苗期缺磷,每亩用 2530 千克过磷酸钙开沟追施或对水浇施,越早效果越好;后期用 1%过磷酸钙浸出液叶面喷施。 缺钾症 钾对油菜的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影响。 缺钾时,植株趋向萎蔫,幼苗呈匍匐状,叶脉间部分向上凸,使叶片弯曲呈弓状;叶色变深,通常呈深蓝绿色,叶缘或脉间失 3、绿,最初往往呈针头大小的斑点,最后发生斑块坏死,严重缺钾时叶片完全枯死,但不脱落。 另据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观察,油菜在极缺钾的条件下,同正常供钾的油菜比较,出苗后到十叶期要推迟 7 天左右,蕾薹期的出现推迟 20 天左右;极端缺钾的植株到花期即开始死亡。 补救措施:前期缺钾,每亩用 710 千克氯化钾或 75100 千克草木灰开沟追施;后期用 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 缺镁症 油菜缺镁时,叶面出现黄紫色与绿紫色相间的花斑。 补救措施:发现缺镁,及时用 l%2%硫酸镁溶液叶面喷施。 缺硫症 油菜缺硫时,植株矮小,呈淡绿色,与缺氮症很相似;叶缘出现较大的缺刻,并皱缩成杯状,叶背面、叶脉和茎等部位变成紫红色。 补救 4、措施:结合中耕,每亩撒施硫磺粉 12 千克,或石膏粉 50 千克。 另外,适当增施硫酸铵等含硫肥料,亦有良好效果。 缺硼症 油菜是喜硼作物,其干物质中硼的含量比小麦、6 倍;一般当田间如有较多植株出现缺硼症状时,至少减产二至三成,严重时几乎无收成。 其症状因缺硼程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异,重者苗期即萎缩死亡,轻者在开花后才出现病状。 病株根系发育不良,须根不长,表皮变褐色,有的根颈膨大,皮层龟裂。 叶片最初变为暗绿色,叶形变小,叶质增厚、变脆,叶端反卷,皱缩不平。 其后从靠下方的中部叶片边缘开始变成紫色,并向内部发展,继而变成蓝紫色;叶脉及其附近组织变黄,结果形成一块块蓝紫斑。 最后,部分叶缘枯死,整个叶片变黄, 5、提早脱落。 抽薹后生长点萎缩或死亡,胚茎裂开,输导系统和受精作用受到破坏,碳水化合物滞留于叶片,开花缓慢,花序缩短,小分枝丛生,开花不结实(俗称花而不实)或籽粒不饱满,成熟时角果短如萝卜角。 角果皮和茎秆表皮变为紫红色或蓝紫色,茎秆中、下部皮层出现纵向裂口,上部出现裂斑。 预防及补救措施:缺硼严重的土壤,整地时亩农业技术全集之植,.5l 千克硼砂作基肥;采用育苗移栽的油菜,在移栽前亩施 1525 千克硼镁肥,效果良好。 在油菜苗期、抽薹前、初花期或发现植株缺硼时,砂溶液叶面喷施。 缺锰症 油菜缺锰时,植株矮小,出现失绿症状,幼叶黄白,叶脉绿色,茎生长衰弱,黄绿色,多木质,开花及结果数减少。 补救措施:发现缺锰,酸锰溶液叶面喷施。 缺锌症 油菜缺锌时,先从叶缘开始,叶色褪淡,变为灰白色,随后向中间发展,叶肉呈黄色斑块。 病叶叶缘不皱缩,中下部白化较重的叶片向外翻卷,叶尖披垂。 预防及补救措施:苗期每亩用 克硫酸锌开沟追施;植株出现缺锌症状时,用 酸锌溶液叶面喷施。 缺钼症 油菜缺钼时,叶片凋萎或焦枯,通常呈螺旋状扭曲,老叶变厚,植株丛生。 补救措施:发现缺钼,及时用 酸铵溶液叶面喷施。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