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程序内容摘要: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及环境影响,包括以往生产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如丢弃、废弃与处理活动 等,同时也要考虑异常(包括维修、工程开始 /结束、扩建、改建及其他非预期运行的情况)以 及事故和潜在的情况(如火灾、爆炸、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紧急疏散、人员伤亡)。 评估风险和影响 评估小组对识别的危害事故、事件或环境因素加以科学评估,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采取有效和适当的控制措 施,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 具体步骤: 1)根据附录 3《 评估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 S) 》 识别严重性程度,分为五级。 2)根据附录 4《 危害发生的可能性( L) 》 确定可能性程度,分为五级。 3)根据附录 5《 风险评价表 》 判定风险程度的可接受性,其风险度 R( S L)分为五个等级: —— 轻微的: S L= 1~ 3; —— 可容忍的: S L= 4~ 8; —— 中等的: S L= 9~ 10; —— 重大的: S L= 11~ 16; —— 不可容忍的: S L= 17~ 25。 4) 根据上述方法 对所识别的危险源 评价 ,编制 《 危险源 辨识与风险评价 清单 》 ,见表1。 风险度为 11 以上的定为重大危险源。 5) 对所识别的重大危险源 进行汇总,编制 《 重大 危险源 、控制改进措施清单 》 ,见表2。 风险控制 根据评价结果,对风险控制实施分级管理,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及确定实施期限(见附录 8),对重大或不可容忍的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 编制风险评价报告 对大型设备吊装及其运输、装置检修和技改工程、 超 高空作业、高支模、深基坑 等危险作业项目应形成独立的风险评价报告或在施工方案中予以体现,一般施工作业的风险评价在施工方案中予以体现。 风险评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 主要施工作业; —— 风险分析、事故预测; —— 风险和危害控制的可接受性; —— 危险性作业异常 或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 风险控制措施的内容: 1)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 —— 消除风险的措施; —— 降低风险的措施; —— 控制风险的措施。 2)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 —— 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 —— 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 —— 制定、落实应急预案; —— 加强员工的 职业健康安全 培训; —— 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 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 选择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时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可行性、可靠性; —— 先进性、安全性; —— 经济合理性; —— 技术保证和服务。 更新危险源 及风险信息 有下列情况发生时, 危险源 记录要及时更新: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2)操作有变化或工艺改变; 3)有新项目开工; 4)有因事故、事件或其他来源的新认识理解。 如没有上述变化,也应至少一年内进行一次评审或检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