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动土作业、断路作业、常规检修作业等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内容摘要:

越公路时应加设防护套管; f)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盘、箱应有电压标识和危险标识,应有防雨措施,盘、箱、门应能牢靠关闭并能上锁; g)行灯电压不应超过 36 V,在特别潮湿的场所或塔、釜、槽、罐等金属设备内作业,临时照明行灯电压不应超过 12V; h)临时用电 设施应安装符合规范要求的漏电保护器,移动工具、手持式电动工具应逐个配置漏电保护器和电源开关。 临时用电单位不应擅自向其他单位转供电或增加用电负荷,以及变更用电地点和用途。 临时用电时间一般不超过 15 天,特殊情况不应超过一个月。 用电结束后,用电单位应及时通知供电单位拆除临时用电线路。 9 动土作业 作业前,应检查工具、现场支撑是否牢固、完好,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作业现场应根据需要设置护栏、盖板和警告标志,夜间应悬挂警示灯。 在破土开挖前,应先做好地面和地下排水,防止地面水渗入作业层面造成塌方。 作业前应首先了解地下隐蔽设施的分布情况,动土临近地下隐蔽设施时,应使用适当工具挖掘,避免损坏地下隐蔽设施。 如暴露出电缆、管线以及不能辨认的物品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妥善加以保护,报告动土审批单位处理,经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动土作业。 挖掘坑、槽、井、沟等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挖掘土方应自上而下逐层挖掘,不应采用挖底脚的办法挖掘;使用的材料、挖出的泥土应堆放在距坑、槽、井、沟边沿至少 m 处,挖出的泥土不应堵塞下水道 和窨井; b)不应在土壁上挖洞攀登; c)不应在坑、槽、井、沟上端边沿站立、行走; d)应视土壤性质、湿度和挖掘深度设置安全边坡或固壁支撑。 作业过程中应对坑、槽、井、沟边坡或固壁支撑架随时检查,特别是雨雪后和解冻时期,如发现边坡有裂缝、松疏或支撑有折断、走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工作,并采取相应措施; e)在坑、槽、井、沟的边缘安放机械、铺设轨道及通行车辆时,应保持适当距离,采取有效的固壁措施,确保安全; f)在拆除固壁支撑时,应从下而上进行;更换支撑时,应先装新的,后拆旧的; g)不应在坑、槽、井、沟内休息。 作业人员在沟(槽、坑)下作业应按规定坡度顺序进行,使用机械挖掘时不应进入机械旋转半径内;深度大于 2m 时应设置人员上下的梯子,保证人员快速进出设施;两人以上作业人员同时挖土时应相距 2 m 以上,防止工具伤人。 作业人员发现异常时,应立即撤离作业现场。 在 存在危险化学品的 危险场所动土时,应与 危化品 有关 的 人员建立联系,当危化品( 装置 ) 发生突然排放有害物质时, 危化品相关 人员应立即通知动土作业人员停止作业,迅速撤离现场。 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回填土石,并恢复 地面设施。 10 断路作业 作业前,作业申请单位应会同本单位相关主管部门制定交通组织方案,方案应能保证消防车和其它重要车辆的通行,并满足应急救援要求。 作业单位应根据需要在断路的路口和相关道路上设置交通警示标志,在作业区附近设置路栏、道路作业警示灯、导向标等交通警示设施。 在道路上进行定点作业,白天不超过 2 h、夜间不超过 1 h 即可完工的,在有现场交通指挥人员指挥交通的情况下,只要作业区域设置了相应的交通警示设施,即白天设置了锥形交通路标或路栏,夜间设置了锥形交通路标或路栏及道路作业警示灯,可不设标志牌。 在夜间或雨、雪、雾天进行作业应设置道路作业警示灯,警示灯设置要求如下: a)采用安全电压; b)设置高度应离地面 m,不低于 m; c)其设置应能反映作业区的轮廓; d)应能发出至少自 150 m 以外清晰可见的连续、闪烁或旋转的红光。 断路作业结束后,作业单位应清理现场,撤除作业区、路口设置的路栏 、道路作业警示灯、导向标等交通警示设施。 申请断路单位应检查核实,并报告有关部门恢复交通。 11 检修作业 检修前管理标准 制定检修方案。 方案要注明工作内容、检修设备名称、检修时间、检修地点、作业程序、施工方法、质量标准、施工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明确作业人员的工作任务; 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之前,编制人员要到施工作业地点全面了解掌握作业环境的安全状况,根据其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以及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 严格执行公司《设备维修工作票》制度。 检修负责人负责办理《设备维修工作票》,在易燃易爆区作业,同时要办理《动火 安全作业证 》; 检修前,必须对参加检修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教育的内容应有检修期间的安全防范措施。 检修前的安全检查措施 应对检修作业使用的脚手架、起重机械、电气焊用具、手持电动工具、扳手管钳、锤子、照明设备、灭火器等工具进行检查,凡是不符合作业安全要求的工具不得使用; 采取可靠的断电措施切断检修设备的电器电源,并经启动复查确认无电后,在电源开关处悬挂“有人工 作,禁止合闸”的安全警示牌; 检修时用的移动式电气工器具、电焊机、磨光机等,必修配有漏电保护装置; 检修前必须查看现场有无其他作业人员,告知无关人员离开检修现场。 检修中安全管理标准 检修现场人员要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要带安全帽,高空作业要扎安全带; 检修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程,认真落实防范措施的规定,相互监督和提醒,杜绝违章作业与违章指挥,听从安监人员的监督检查和各种指令; 在设备内作业, 执行受限空间作业要求, 如:进入烟气沸腾炉、油炉 、干燥机内、粉仓等,内部照明要使用安全电压,并进行通风置换确保空气质量,外面要有专人监护; 电气设备检修作业必须遵守电气安全工作规定。 检修结束后安全管理标准 检修负责人要会同有关检修人员检查检修设备内是否有遗漏的工器具; 因检修需要而拆除的扶手、栏杆、防护罩等安全设施要恢复正常; 检修所用的工器具应搬走,脚手架、临时电源、临时照明设备等应及时拆除; 打扫检修现场卫生,确保人走场地清,为正常生产创造安全条件; 安全调试开机要求。 现场安全监护人负责指挥现场安全检查,并进行喊话,确认现场安全后方可发出指令开机,确保调试开机安全。 公司动火作业证 编号: (1) 申请单位 申请人 作业证编号 动火作业级别 动火方式 动火地点 动火时间 自 年 月 日 时 分始至 年 月 日 时 分止 动火作业负责人 动火人 动火分析时间 年 月 日 时 年 月 日 时 年 月 日 时 分析点名称 分析数据 分析人 涉及的其他特殊作业 危害辨识 序号 安全措施 确认人 1 动火设备内部构件清理干净,蒸汽吹扫或水洗合格,达到用火条件 2 断开与动火设备相连接的所有管线,加盲板( )块 3 动火点周围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已清除易燃物,并已采取覆盖、铺沙、水封等手段进行隔离 4 罐区内动火点同一围堰和防火间距内的油罐不同时进行脱水作业 5 高处作业已采取防火花飞溅措施 6 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已清除 7 电焊回路线已接在焊件上,把线未穿过下水井或其他设备搭接 8 乙炔气瓶(直立放置)、氧气瓶与火源间的距离大于 10m 9 现场配备消防蒸汽带( )根,灭火器( )台,铁锹( )把,石棉布( )块 10 其他安全措施: 编制人: 生产单位负责人 监火人 动火初审人 实施安全教育人 申请单位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时 分 安全管理部门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时 分 动火审批人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时 分 动火前,岗位当班班长验票 签字: 年 月 日 时 分 完工验收 签字: 年 月 日 时 分 公司受限空间作业证 编号: (2) 申请单位 申请人 作业证编号 受限空间所属单位 受限空间名称 作业内容 受限空间内原有介质名称 作业时间 自 年 月 日 时 分始至 年 月 日 时 分止 作业单位负责人 监护人 作业人 涉及的其他特殊作业 危害辨识 分析 分析项目 有毒有害介质 可燃气 氧含量 时间 部位 分析人 分析标准 分析数据 序号 安全措施 确认人 1 对进入受限空间危险性进行分析 2 所有与受限空间有联系的阀门、管线加盲板隔离,列出盲板清单,落实抽堵盲板责任人 3 设备经过置换、吹扫、蒸煮 4 设备打开通风孔进行自然通风,温度适宜人员作业;必要时采用强制通风或佩戴空气呼吸器,不能用通氧气或富氧空气的方法补充氧 5 相关设备进行处理,带搅拌机的设备已切断电源,电源开关处加锁或挂“禁止合闸”标志牌, 设专人监护 6 检查受限空间内部已具备作业条件,清罐时(无需用 /已采用)防爆工具 7 检查受限空间进出口通道,无阻碍人员进出的障碍物 8 分析盛装过可燃有毒液体、气体的受限空间内的可燃、有毒有害气体含量 9 作业人员清楚受限空间内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如内部附件、集渣坑等 10 作业监护措施:消防器材( )、救生绳( )、气防装备( ) 11 其他安全措施: 编制人: 实施安全教育人 申请单位意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