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灾后加强管理内容摘要:

前春玉米已接近收获期,受涝后对产量影响不大;而夏玉米正处于 56 叶期,受涝后会出现空秆和秃穗等现象,应加强田间管理,减少产量损失。 清沟排水玉米既怕干旱又不耐渍,长时间渍水不仅会导致烂根、烂叶,还会引发病害。 应疏通田头沟、围沟和腰沟,及时排除渍水,促进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和成熟。 移密补稀,及时扶苗灾后应及时去除弱苗、病苗、劣苗和白化苗,缺苗断垄处移栽预备苗补缺或移密补稀。 对水泡、倒伏的玉米苗,结合补缺扶苗和洗叶。 中耕除草雨水较多会造成杂草旺长,退水后地面泛白时应抓紧中耕除草,破除土壤板结。 早施提苗肥玉米需肥量大,洪涝灾害使土壤养分严重流失,苗势较弱,及早每亩施尿素510 公斤提苗。 玉米穗期补施适量微肥,每亩用 酸锌溶液对全株喷施,隔 57 天再喷 1 次。 防治病虫害田间积水,土壤水分饱和,空气湿度大,易发生玉米茎腐病、大小斑病及玉米螟等病虫害。 对出现病害的玉米田,每隔 10 天喷 1 次杀菌剂防治,连喷 23次。 防治玉米螟,一般在大喇叭口期对植株中上部喷药。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