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中后期田间的管理技术内容摘要:
1、米授粉后,即开始进入灌浆成熟的生育后期阶段,这期间切实加强田间“六项”管理,对加速灌浆,促使早熟,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极为重要。 一、割除“空秆”。 人们常把没有长出雌穗和虽有雌穗但到秋只是个青棒或瞎棒的玉米植株,统称为空秆,在一般的年份里,这种空秆对产量影响很大。 这些空秆株,严重地影响通风透光,与正常植株争水争肥,要及早彻底割除。 二、去除病株和玉米无效果穗。 作物病株既不能构成产量,又空耗养分,而且还可传播病害,必须除去。 玉米植株上,除去上部果穗外,其第二、第三果穗发育迟缓,吐丝较晚,除特殊品种外,一般情况下小穗是不能成棒结实的,群众叫“瞎棒”。 抽出后必须逐个去除,减少养分无效消耗,促使主穗充实,棒 2、大粒多饱满,增加产量,又有促早熟作用。 三、打底叶。 玉米生育后期底部叶片老化,枯黄或感病,已失去功能作用,要及时打除干净,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减轻病害侵染。 四、除“乌米”。 玉米“乌米”即是丝黑穗病,为害玉米穗不能结实,而成为“灰色”。 在田间要全面检查,如发现乌米在破钯前必须连同玉米植株清除田间,妥善处理,不能作饲料或沤肥,防止病害再度传染。 五、放秋垄。 放秋垄在玉米灌浆后期进行。 秋后田间杂草旺盛,正值产籽期,放秋垄要割除田间杂草,不仅对当年玉米有利,而且对减轻下年草害十分重要。 要采用人工拔除大草,“犁趟”等方法消灭杂草。 放秋垄要浅锄,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消灭杂草,促进早熟,增加产量效果十分显著。 进 3、行时,防止伤根过多和折断叶片。 六、掉“干巴缨”。 玉米雌穗上的每一根花丝,授精后就形成了一个玉米粒。 这是因为玉米棒下部的花丝最先抽出苞米叶外,容易授粉,所以,玉米棒下部很少有缺粒现象,所以,玉米棒上部的花丝最后抽出来,先抽出来的花丝已经完成授精作用,逐渐开始萎蔫(干巴缨),这样后抽出来的花丝就被这些“干巴缨”所遮盖,不易接受花粉,不能结实。 剪掉“干巴缨”能提高玉米的结实率,增加产量。 据试验,剪一次“干巴缨”可减少秃头 50%;剪两三次,可基本消灭秃头现象。 剪丝的时间应在玉米花丝授精枯萎后。 方法是用手将花丝轻轻提起,再用剪刀将枯萎的花丝剪去。 同时留下幼嫩新鲜的花丝,使其成壶嘴形,以便使没有受精的花丝继续授精结实。 专利查询。玉米中后期田间的管理技术
相关推荐
1、何把好玉米制种花期相遇这一关,首先要做好花期预测,现介绍几种预测的办法:了解法了解法是对所制玉米种子双亲具体情况的了解,只要充分掌握双亲的生理特性、生物特性,也就不难预测玉米制种的花期。 标叶调查法在制种田里,根据双亲的花叶片数,选择有代表性的父、母本各35 个观察点,每个点各选取 10 株做典型株,定期标叶调查父、母本的叶片数。 具体方法是每隔 5
1、米黑粉病又名瘤黑粉病,由瘤黑粉菌引起发病。 在玉米的整个生育过程中可陆续发生,一般苗期发病较少,抽雄后迅速增多,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其中制种田比大田更为严重,母本比父本严重。 一、发病部位此病是局部侵染病害,凡具有分生能力的任何地上部幼嫩组织都可能被侵染发病。 不在节间,大多数是由于腋芽受侵染后组织增生,突出叶鞘而成。 病瘤大小不等,初期呈银白色,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
10天协调解决好此类矛盾、问题。 ○ 3 、承包人在本工程施工前,须全面检查在工地上已由其他施工单位完成而又会影响本工程的有关工程的标高、定位、尺寸、质量等等,直至满意为止方可施工。 若此等已完成的工程有错误或不配合本工程的需要,承包人须立即书面通知发包人。 ○ 4 、承担与工程施工有关规定的由承包方负责的政府性收费,包括但不限于: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墙改基 金、水泥扶散基金等。 ○ 5
额、较低的营销成本和可观的利润。 (4)价值管理。 其思想基础来源于“ 80/20 法则”,也称帕累托 (Pareto)法则或称“重要的少数和琐碎的多数”原理,认为每位客户对企业的贡献是不一样的,企业 80%的营业额来自 20%经常光顾企业的客户,这 20%的客户应该是企业的重点所在。 虽然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是客户关系管理的一个出发点,但是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
1、米种子的储藏环境,直接影响种子的生命力。 为确保其安全储藏,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做好种仓的清理和消毒。 种子入仓前,对仓库及仓具要进行清理、消毒。 对麻袋、编织袋、筛子等器具,可采用刮、敲、打、洗、曝晒和开水烫等方法进行清理。 对仓内的异品种种子、杂质和垃圾要清除。 要刮去虫窝,修补墙面。 同时做好仓外的清理工作。 仓库消毒可用 80%敌敌畏乳油 100方米进行喷雾或挂条施药,然后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