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中后期田间的管理技术内容摘要:

1、米授粉后,即开始进入灌浆成熟的生育后期阶段,这期间切实加强田间“六项”管理,对加速灌浆,促使早熟,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极为重要。 一、割除“空秆”。 人们常把没有长出雌穗和虽有雌穗但到秋只是个青棒或瞎棒的玉米植株,统称为空秆,在一般的年份里,这种空秆对产量影响很大。 这些空秆株,严重地影响通风透光,与正常植株争水争肥,要及早彻底割除。 二、去除病株和玉米无效果穗。 作物病株既不能构成产量,又空耗养分,而且还可传播病害,必须除去。 玉米植株上,除去上部果穗外,其第二、第三果穗发育迟缓,吐丝较晚,除特殊品种外,一般情况下小穗是不能成棒结实的,群众叫“瞎棒”。 抽出后必须逐个去除,减少养分无效消耗,促使主穗充实,棒 2、大粒多饱满,增加产量,又有促早熟作用。 三、打底叶。 玉米生育后期底部叶片老化,枯黄或感病,已失去功能作用,要及时打除干净,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减轻病害侵染。 四、除“乌米”。 玉米“乌米”即是丝黑穗病,为害玉米穗不能结实,而成为“灰色”。 在田间要全面检查,如发现乌米在破钯前必须连同玉米植株清除田间,妥善处理,不能作饲料或沤肥,防止病害再度传染。 五、放秋垄。 放秋垄在玉米灌浆后期进行。 秋后田间杂草旺盛,正值产籽期,放秋垄要割除田间杂草,不仅对当年玉米有利,而且对减轻下年草害十分重要。 要采用人工拔除大草,“犁趟”等方法消灭杂草。 放秋垄要浅锄,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消灭杂草,促进早熟,增加产量效果十分显著。 进 3、行时,防止伤根过多和折断叶片。 六、掉“干巴缨”。 玉米雌穗上的每一根花丝,授精后就形成了一个玉米粒。 这是因为玉米棒下部的花丝最先抽出苞米叶外,容易授粉,所以,玉米棒下部很少有缺粒现象,所以,玉米棒上部的花丝最后抽出来,先抽出来的花丝已经完成授精作用,逐渐开始萎蔫(干巴缨),这样后抽出来的花丝就被这些“干巴缨”所遮盖,不易接受花粉,不能结实。 剪掉“干巴缨”能提高玉米的结实率,增加产量。 据试验,剪一次“干巴缨”可减少秃头 50%;剪两三次,可基本消灭秃头现象。 剪丝的时间应在玉米花丝授精枯萎后。 方法是用手将花丝轻轻提起,再用剪刀将枯萎的花丝剪去。 同时留下幼嫩新鲜的花丝,使其成壶嘴形,以便使没有受精的花丝继续授精结实。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