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向日葵烂头病的五项措施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称白腐病、烂头病,是我省的多发病,也是对我省向日葵生产威胁最大病害。 可造成茎秆折断,花盘及种子腐烂,对产量影响很大。 主要症状:向日葵菌核病在各生育期均可发生。 苗期受害,幼苗基部产生褐色的水浸状大斑,空气湿度高时,病部长出白色的絮状菌丝,后期生有黑色菌核,病斑绕茎合围后,病上部分失水,幼苗枯萎而死。 成株时茎的中、下部感病时,产生褐色凹陷的溃疡斑,斑扩大后,植株易折断。 髓部生有黑色菌核,病茎失水呈灰白色,破碎皇麻状。 花盘受害后,盘后面出现水浸状病斑,后期变褐色腐烂,形成黑色菌核。 花盘腐烂后脱落,剩下光秆。 受害较轻的花盘,结出的种子粒小,无光泽,表皮脱落,多数种子不能发芽。 因此,预 2、防烂头病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分期适时早收。 9 月上旬后,向日葵就开始陆续成熟,但因品种不同,或出苗不齐可造成成熟期株间早晚差、别很大,有的甚至相差 10,就是品种纯的优良品种也相差 25 天左右,而且烂盘损失的关键又正在集中成熟前半个月内,因此,分期适时早收是减少烂盘损失的有效措施。 适时早收的最佳标准:在花盘背面变黄褐色,植株茎秆为黄,大部分叶片枯黄脱落;托叶变褐色,舌状花冠落,管状花枯萎,籽粒变硬,重现本品种的特征为最佳收获期。 据试验证明:向日葵一般成熟时收获仅损失 而延迟 5 天收获损失 延迟15 天收获损失 延迟 25 天收获损失 所以要分期适时早收,减少向日葵的损失,同时还避免烂盘的发生,达到一举两得。 二、清除田间病株。 生育期如发现病株要拔除、烧毁或深埋土中。 收获后,要将葵田内的病残组织,尤其是遗留地面的烂盘要彻底清除,集中田外烧毁。 决不能用葵盘等残体沤肥,以防菌核传播。 三、拣拾烂盘。 收获后,有条件的农户最好组织人力拣拾烂盘,集中田外烧毁深埋,这是减少菌源的重要措施。 四、药剂防治。 用速克灵、乙烯菌核利或菌核净,稀释 500 倍,在向曰葵开花结束时和开花结束后 10 天两次喷药效果好,一次用药为 斤/公顷,喷在花盘的正面和背面。 五、深翻灭苗。 有条件的农户,通过深翻可把菌核埋入土层 7 厘米;防止菌核发生。 秋季一次性深翻 20 厘米以上,可控制菌核明年萌发传播。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