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本田施肥技术内容摘要:
1、交水稻在生理上具有杂交优势,表现为根系发达,前期和中期生长势强。 在施肥不足的情况下吸肥水平都超过施肥水平,说明杂交水稻对稻田潜在养分利用能力强。 除对钾素的需要量较多之外,杂交稻单位稻谷产量所需的养分与常规稻差异不大,据测定,每生产 100谷(谷草比为 1:1),者的比例约为 2:1:3。 在不同生育时期,杂交稻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不尽相同,对氮的吸收,以返青后至分蘖盛期最高,约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 50%60%,幼穗发育期次之,约占 30%40%,结实成熟期仍占 10%20%,高于常规稻,表明杂交水稻后期仍要吸收相当数量的氮;对磷的吸收,以幼穗发育期最多,占总吸收量的 50%左右,结实成熟期吸收 2、 15%20%;对钾的吸收仍以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最多,占全生育期的 90%以上,抽穗后吸收量很少。 但因杂交水稻栽播密度稀和基本苗少,前期需要较高的供肥强度才能发挥单株吸肥的优势。 与常规稻一样,无论是籼稻类型还是粳稻类型,杂交水稻作单季晚稻种植都有两个吸肥高峰,杂交早稻则不太明显。 杂交稻一般采用早发、中稳、后健的施肥方法,即施足基肥和分蘖肥,基肥大多是有机肥、化肥结合施用,这样一方面通过化肥能使移栽后土壤供肥强度迅速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有机肥能达到养分的持续供应,以使在栽插密度较稀的情况下增强分蘖势,很快达到分蘖的苗数;穗肥的施用即以轻肥吊穗及使用少量复合肥料作为保花肥,这样使中期叶色肥的用量和比例应根据土壤肥力、土壤种类、品种特性和施肥水平而定。 土壤肥力低的底肥用量和比例可适当增加,土壤肥力高的则适当减少;土壤深厚的粘性土,保肥力强,用量和比例适当增加,而土壤浅薄的沙性土,保肥力差,用量和比例适当减少;施肥水平高的用量和比例适当增加,反之则适当减少。 一般杂交中稻的底肥约占总施肥量的 70%左右,迟栽田可采取底追一道清施肥法。 水稻对一些微量元素如锰、锌、硼、铜等的吸收量很少,但这些微量元素对其生理代谢十分重要,一旦缺少将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如一些深脚、冷浸田出现坐蔸就是由于缺锌所致。 因此,在缺微素的田块,应注意微肥的施用。 专利查询。杂交稻本田施肥技术
相关推荐
理样品。 其中中标单位的 低压电流互感器和负荷管理终端 送检样品不退还。 7 开标 开标时间安排 开始接收投标文件时间: 2020年 3月 28 日上午 8时 30分。 截止接收投标文件时间: 2020年 3月 28 日 上午 10 时。 开标时间: 2020年 3月 28 日 上午 10 时。 标书送达及开标地点: 海南省电力物资公司五楼开标大厅( 海口市府城镇振发路凤翔变电站内 )。
1、家标准 定:杂交水稻种子的发芽率、纯度、净度分别不能低于 80%、96%(二级)、98%,水分不能高于 13%(籼)。 杂交稻种只要达到以上四项指标就是合格的种子。 旱育秧普及以前,当大田生产上浸种落谷期间气温较低时,常会出现烂种现象,特别是发芽率不太高的陈年杂交稻种。 达国标杂交稻新种大量烂种现象尽管极少出现,但一旦发生就会使种子经营单位在信誉上和经济上都遭受惨重的损失
1、交粳稻新组合辽优五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栽培所组配的优质、高产、多抗新组合。 19961997 年完成产量比较试验,1998 年进入辽宁省杂交稻区域试验,1999 年进行第二年区域试验,同时进入生产试验。 19961997 两年产量比较试验平均亩产 7014 公斤,较对照辽粳 45417 增产 28%。 1998 年省区域试验中,全省 6 个点平均亩产 6547 公斤,比对照辽粳 45418
交粳稻新组合华优五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栽培所组配的优质、高产、多抗、早熟新组合。 19971998 年完成产量比较试验,1999 年进入辽宁省杂交稻区域试验。 19971998 两年产量比较试验亩产 斤,较对照辽粳45417 增产 一、生育特性该组合生育期为 155 天,株高 105有效穗数 穗,分蘖 ,穗长 穗成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 27 克,属于综合抗性好、大穗、增产潜力高、米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