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棉花种植改进要点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几年来,杂交棉花品种的种植面积有迅猛扩大的趋势,特别是杂交抗虫棉品种的面积在杂交棉的面积中又占据着主导地位。 杂交棉与常规棉比较,增产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一般增产 10%以上,高的达 15%20%,其中杂交抗虫棉又有抗棉铃虫、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优势,更受广大农民的青睐。 因此,杂交棉和杂交抗虫棉在不少主产棉区已占棉田面积的 80%左右,逐渐替代了常规棉。 但是,从近两年大面积种植杂交棉花和杂交抗虫棉花品种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种植农户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但也有的不尽人意,有的产量平平,有的甚至减产,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种植方式不合理。 有的宽行过宽,有的窄行过窄;有的株距过大,有的株距 2、太小;有的棉田每亩密度达 17001800 株,有的不足 1100 株。 由于杂交棉个体发育旺盛,密度过大的棉田田间荫蔽大,通风透光差,棉株下部蕾铃脱落严重,结桃少,烂桃多,还易诱发其它病虫;密度过稀的棉田,棉花单株结桃虽然较多,但每亩总桃数减少。 可以说,过稀过密都会使杂交棉的产量受到制约。 为此,必须从现在开始,着手抓好棉花种植方式的改进。 把握时机,改革沟厢一是现在好多棉花前茬为春季花地,休闲地便于改厢;二是前茬作物苗子小,也便于改厢;三是冬季雨水少,好改厢;四是改厢后翻耕预留棉行,土壤翻晒易于疏松;五是可以杀灭部分杂草和害虫。 明确方式,确定密度棉花的产量结构,是由每亩种植株数、单株桃数、亩平总 3、桃数和单铃重、衣分构成的。 合理的种植方式和密度是杂交棉花品种高产的重要基础。 从当前大面积种植杂交棉花品种的状况来看,杂交棉花宜于宽行控株种植,要根据各地土壤肥力和肥料投入水平,敲定种植方式和密度,棉花厢宽宜于 224 米(含沟),种植两行棉花,即行距 112 米,株距 04505米,每亩密度 1300 株左右。 这样的方式和密度,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和地力;有利于棉花田间操作管理;有利于通风透光;有利于棉株个体发育和群体发育,一般每亩总桃数可达 5500060000 个,每亩籽棉产量可达 300 公斤左右。 抓好配套,共促高产杂交棉花品种抓住了种植方式改革和合理的密度,就为棉花高产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夺取高产还须抓好综合配套措施:一是要相应改善棉田水系设施,开好棉田厢沟、腰沟、围沟和排水大沟,做到能排能灌;二要积造有机肥,改善棉田土壤;三要在棉花生长期间,科学施肥、化学调控,塑造稳健株型;四要防治好病虫。 只有这样,种植杂交棉和杂交抗虫棉花品种才有把握夺取高产丰收。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