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大田除杂的技术内容摘要:
1、田杂交水稻杂交一代种子常见的杂株有异品种,变异株,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大青棵,小青棵等几大类型,这是由于制种过程中的生物学混杂和机械混杂所致。 根据大面积调查表明,混杂株以异品种,不育系,保持系,大青棵、小青棵为主,现将分期除杂具体操作技术介绍如下:小青棵:籼型杂交,在扬花期易识别剔除。 表现属分蘖弱株,具有叶色淡,叶片披长,叶鞘薄淡等明显特点。 大青棵:属籼粳交,在分蘖末期至孕穗初期表现叶色浓绿,叶片窄而挺直,剑叶较长,株型较高,分蘖特别旺盛。 不育系、保持系:大田分蘖属弱株,而播始历期一般约 60 天左右,在秧田后期(特别是二段秧寄插后期)它们表现为株矮,分蘖弱,幼穗分化早,叶片淡黄等性状,在 2、秧田后期或移栽大田时应拔除。 恢复系:分蘖弱,叶片较窄,淡绿,易在苗期识别。 异品种:在幼苗四叶期,按其假茎宽窄,叶片宽窄长短,叶色深浅,叶片挺拔程度,分蘖强弱,角度大小进行鉴别。 变异株;最佳分辨时间在幼穗分化五至六期,根据株型,剑叶长度等性状进行除杂。 做好大田除杂工作有三个要点:一是熟悉所种组合及相应亲本的特征特性;二是要多比较,凡是与杂交种在株型,叶型,分蘖上有微小差异的都要作为杂株除掉;三要分期除杂。 具体操作上可按如下步骤进行:二段育秧的,幼苗四叶期与寄插第二段移栽前除弱株;大田分蘖盛期除优势株。 直播直插育秧的,秧田期移栽前除弱株;大田分蘖盛期除优势株,弱株。 大田生产除杂后,要采取适当分蔸剥蘖办法调整田间密度,加强水肥管理,搭起丰产苗架,促进大田增丰收。 专利查询。杂交水稻大田除杂的技术
相关推荐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几年来,杂交棉花品种的种植面积有迅猛扩大的趋势,特别是杂交抗虫棉品种的面积在杂交棉的面积中又占据着主导地位。 杂交棉与常规棉比较,增产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一般增产 10%以上,高的达 15%20%,其中杂交抗虫棉又有抗棉铃虫、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优势,更受广大农民的青睐。 因此,杂交棉和杂交抗虫棉在不少主产棉区已占棉田面积的 80%左右,逐渐替代了常规棉。 但是
1、 号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嘉乐优 2 号(151A/嘉兴市秀洲区农科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倒、抗病杂交粳稻新组合。 2002 年进入区试和大区示范,经年生产试验和较大面积示范,表现良好,适宜于单季晚稻直播、旱育秧和手插栽培。 1、艺性状嘉乐优 2 号属半矮生型中的密穗型杂交组合,株高 95长繁茂,叶色深绿,茎秆粗壮,叶鞘苞节,叶片狭挺,剑叶上举,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
交粳稻新组合华优五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栽培所组配的优质、高产、多抗、早熟新组合。 19971998 年完成产量比较试验,1999 年进入辽宁省杂交稻区域试验。 19971998 两年产量比较试验亩产 斤,较对照辽粳45417 增产 一、生育特性该组合生育期为 155 天,株高 105有效穗数 穗,分蘖 ,穗长 穗成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 27 克,属于综合抗性好、大穗、增产潜力高、米质好
大的航天工程项目,中国的三峡“工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工程项目。 但是从分类的角度,我们认为“ Program”翻成“大项目”就可以与项目和子项目并列而构成一个体系,同时这还可以避免与一般意义的“计划”和“工程”等名词相混淆,避免翻译成“计划”与“项目”的歧义性。 确切地说,“大项目”是由一系列“项目”构成的一个集合,而“项目”是“大项目”的一个子集。 同时
有其他稻谷的杂交稻种子粒型不整齐。 混入的父本或其他籼稻明显比杂交水稻种子细长饱满,而粳稻谷则较圆。 二看谷壳色。 杂交水稻种子谷壳上略带不均匀的黄褐色等生理性杂色,而父本、保持系谷粒颜色较一致,保持系和其他混杂谷粒比杂交水稻种子透明度高,谷壳比杂交水稻种子光滑。 三看柱头痕迹。 非杂交水稻谷粒因多属于自花授粉,雌蕊柱头不外露,柱头痕迹遗留在谷壳内部,剥开谷壳在米粒顶部可见一点浅黑色的柱头痕迹。
1、缙恢 1 号 选育单位:西南农业大学品种来源:该组合系西南农业大学 1996 年用32A 与自育缙恢 1 号组配而成。 表量表现:市中稻迟熟杂交水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53496汕优 63 增产 2000 年区试结果;平均亩产 53709汕优 63 两年区试平均亩产 53643汕优 63 平均增产 373%。 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3777对照汕优 63 增产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 160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