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大田除杂技术内容摘要:
1、田杂交水稻杂交一代种子常见的杂株有异品种,变异株,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大青棵,小青棵等几大类型,这是由于制种过程中的生物学混杂和机械混杂所致。 根据大面积调查表明,混杂株以异品种,不育系,保持系,大青棵、小青棵为主,现将分期除杂具体操作技术介绍如下:小青棵:籼型杂交,在扬花期易识别剔除。 表现属分蘖弱株,具有叶色淡,叶片披长,叶鞘薄淡等明显特点。 大青棵:属籼粳交,在分蘖末期至孕穗初期表现叶色浓绿,叶片窄而挺直,剑叶较长,株型较高,分蘖特别旺盛。 不育系、保持系:大田分蘖属弱株,而播始历期一般约 60 天左右,在秧田后期(特别是二段秧寄插后期)它们表现为株矮,分蘖弱,幼穗分化早,叶片淡黄等性状,在 2、秧田后期或移栽大田时应拔除。 恢复系:分蘖弱,叶片较窄,淡绿,易在苗期识别。 异品种:在幼苗四叶期,按其假茎宽窄,叶片宽窄长短,叶色深浅,叶片挺拔程度,分蘖强弱,角度大小进行鉴别。 变异株;最佳分辨时间在幼穗分化五至六期,根据株型,剑叶长度等性状进行除杂。 做好大田除杂工作有三个要点:一是熟悉所种组合及相应亲本的特征特性;二是要多比较,凡是与杂交种在株型,叶型,分蘖上有微小差异的都要作为杂株除掉;三要分期除杂。 具体操作上可按如下步骤进行:二段育秧的,幼苗四叶期与寄插第二段移栽前除弱株;大田分蘖盛期除优势株。 直播直插育秧的,秧田期移栽前除弱株;大田分蘖盛期除优势株,弱株。 大田生产除杂后,要采取适当分蔸剥蘖办法调整田间密度,加强水肥管理,搭起丰产苗架,促进大田增丰收。 专利查询。杂交水稻大田除杂技术
相关推荐
{ while(1) { system(cls)。 printf(a 学生基本信息录入 \n)。 printf(b 学生基本信息显示 \n)。 printf(c 学生基本信息保存 \n)。 printf(d 学生基本信息删除 \n)。 printf(e 学生基本信息修改(要求先输入密码) \n)。 printf(f 学生基本信息查询 \n)。 printf(g 退出程序 \n)。
扩展带来了诸多灵活性。 C、 、XQuery、 XMLA、 、 SMO、 AMO 等都将成为 SQL Server 数据平台上开发数据相关应用的有力工具。 C++财务管理系统 第三章 财务管理系统的实例开发 系统结构图 11. l 本文只负责介绍财务管理系统的帐簿查询、结帐及报表部分。 系统流程图 系统流程如图 数据库设计 根据 “科目表 ”是系统关键的表,其他各表均与 “科目表 ”通过
1、准两优 2 号 审定编号:国审稻 2006014品种名称:准两优 2 号(区试代号:准两优 402)选育单位: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品种来源:准 S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 在长江中下游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 ,比对照金优 402 迟熟。 株型较散,叶色较浅,每亩有效穗数 穗,株高 米,穗长 米,每穗总粒数 ,千粒重。 抗性:稻瘟病平均 ,最高 9 级,抗性频率40%
1、 优 2 号 选育单位:重庆市种子公司品种来源:该组合系重庆市种子公司用自育不育系 600成恢 047 配组而成。 产量表现:2001 年参加重庆市优质稻组区试,平均亩产 5164 公斤,比对照汕优 63 减产 39,是参试品种中唯一各项指标达优质米标准的品种。 由于该品种米质优,2002 年在参加优质稻组续试的同时参加了生产适应性试验,2002 年重庆市区试平均亩产 50404 公斤
1、968 及栽培技术协优 5968(协青早 105/浙江省台州市农科院选育的杂交晚稻新组合。 经 2000四年的试验,试种和示范后,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性较好,适应性广,可作单晚、连晚种植的杂交稻新组合。 一、丰产性2000 年参加浙江省 8812 计划籼杂联品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汕优 10 号亩产 斤增产 11052%,增产极显著,列参试组合第一位;2001年由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