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内容摘要:

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为特级,消防供电负荷等级为一级的消防设备供电干线及支线,应采用矿物绝缘电缆,当线路和敷设保护措施符合防火要求时,可采用有机绝缘耐火型电缆; 3 凡建筑物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为一级,消防供电负荷等级为一级的消防设备供电干线及支线,宜采用矿物绝缘电缆,当线路的敷设保护措施符合防火要求时,可采用有机绝缘耐火型电缆; 4 凡建筑物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 级为二级、消防供电负荷等级为二级的消防设备供电干线及支线,应采用有机绝缘耐火型电线、电缆: 5 消防设备的供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的正常供电,其导线截面的选择可适当放宽。 4. 1. 6 应急配电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火灾时使用的配电箱、互投箱应为防火型,箱面应加注 “消防 ”标志; 2 断路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 115%,并应设置短路保护,不应设置过负荷保护和剩余电流保护,必要时只动作于信号; 3 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回路供电,并应在末级配电箱处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 4 置于地下室的发电机组,其控制及配电设备宜选用防潮型产品; 5 设置在储油间的电气设备,应按 H—1级火灾危险场所选型。 众智软件 5 低压配电 5. 1 一般规定 5. 1. 1 本章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及一般工业建筑工程交流 1kV以下的低压配电系统设计。 5. 1. 2 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 1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性质、规模、负荷容量及业主要求等综合考虑确定。 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应满足规范要求,采用经济合理、节能环保、技术成熟的先进设备。 2 系统接线应简单、操作安全、方便维修,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变压器二次侧至用电设备之间的低压配电级数一般不宜超过三级。 3 应根据发展的可能性,各级低压配电屏 (柜、箱 )宜留有适当数量的备用回路。 在没有明确的预留要求时,备用回路数宜按总回路数的 25%考虑。 4 引自公用电网的低压电源线路,应在电源进线处设置电源隔离开关及保护电器。 由本单位配变电所引入的专用回路,可以装设不带保护的隔离电器。 5 由树干式配电系统供电的配电箱,其进线开关应选用带保护的开关电器,由放射式配电系统供电的配电箱,进线开关可选用 隔离开关。 6 单相用电设备,宜均匀的分配到三相线路。 5. 1. 3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的节能措施 1 应选择国家认证机构确认的标准产品,并优先选用高效节能、环保的电气产品和设备。 严禁采用国家已明令禁止的淘汰和高耗能产品和设备。 2 变电所、配电小间 (竖井 )、配电箱、照明箱等,宜深入负荷中心。 3 无功补偿装置宜优先采用就地补偿方案,并符合下列规定: 1)高压异步电动机应采用高压补偿装置; 2)低压动力负荷集中处 (如:冷冻机房、水泵房等 ),视负荷情况可采用低压就地集中补偿装置; 3)发光元件功率 因数较低的照明灯,均应选用自带无功补偿装置的灯具; 4)均匀分布的小动力、插座等负荷,宜在变电所集中设置补偿装置。 4 配电系统的主干线路,应优先选用电缆或密集性封闭母线等阻抗较小的配电线路。 5 配电线路应采用三相电缆,当必须采用单芯电缆时,应采用呈品字形捆绑敷设的方式,以降低线路感抗。 6 线缆截面的选择,应根据线路性质、负荷大小、敷设方式、通电持续率等特点,按允 许电流和经济电流密度值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配电干线截面一般可适当加大。 7 当配电系统的负荷中含有非线性负载 (如:变流 器、电子设备等 ),且产生的谐波含量超过规定限值时,在靠近谐波骚扰源处,宜就地设置抑制谐波的滤波装置,或订货时向供货商提出相关技术设备配套要求。 8 降低线路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不宜采用多拼电缆线路。 当必要时,亦不宜超过三根电缆拼接。 9 尽量采用自然能源,光导照明,光伏电源、自然采光等。 5. 1. 4 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要求 1 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址应满足规范要求。 2 节省有色金属消耗,减少电能损耗。 3 经济合理,推广先进技术。 4 变电所低压配电系统,在下列情况宜设联络线: 1)为节 日、假日节电和检修的需要; 2)有较大容量的季节性负荷; 3)周期性用电的科研单位和实验室等; 4)供电可靠性要求。 众智软件 6 线路敷设 6. 1 一般规定 6. 1. 1 低压配电线路应采用绝缘线缆。 在同管或同一线槽内有几个回路时,所有导线应具有与最高标称电压回路绝缘相同的绝缘等级。 6. 1. 2 配线用的钢导管及金属线槽在内的外界可导电部分严禁用作 PEN 导体。 6. 1. 3 布线用塑料管、塑料线槽及附件,应采用氧指数为 27以上的阻燃型制品。 6. 1. 4 插座回路与照明回路宜分别供电。 低压配电线路支线宜以防火分区或结构缝为界。 6. 1. 5 线缆穿越防火分区、楼板、墙体的洞口等处应做防火封堵。 通常可采用消防部门检测合格的防火堵料。 6。 1. 6 电缆持续允许载流迢的环境温度确定可按《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20表 3. 7. 5查取。 6. 1. 7 有条件时,强电和弱电线路宜分别设置在配电间和弱电间内。 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电气间,强电与弱电线路应分别在电气间的两侧敷设或采取隔离措施。 强弱电线 路间距应满足规程要求。 当工程设有电信布线系统时,不应将电信管线与强电管道同路径敷设。 6. l. 8 敷设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内的电线管最大外径不宜超过板厚的 1/ 3。 6. 1. 9 穿管的绝缘导线 (两根除外 )总截面积 (包括外护层 )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 40%,暗配的导管,埋设深度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 于 15mm。 众智软件 7 常用电气设备配电 7. 1 一般规定 7. 1. 1 本章适用于民用建筑中 1000V及以下常用设备电气装置的配电设计。 7. 1. 2 常用设备电气装置的配电设计,应采用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系统设计应合理、可靠,并与负荷等级相对应。 众智软件 8 电气照明 8. 1 一般规定 8. 1. 1 在照明设计时,应根据视觉要求、工作性质和环境条件,使工作区或空间获得良好的视觉 效果、合理的照度和显色性,以及适宜的亮度分布。 8. 1. 2 在确定照明方案时,应考虑不同使用功能对照明的不同要求,处理好电气照明与天然采光、建设投资及能源消耗与照明效果的关系。 8. 1. 3 照明设计应重视清晰度,消除阴影,减少热辐射,限制眩光。 8. 1. 4 照明设计时,应合理选择光源、灯具及附件、照明方式、控制方式,以降低照明电能消耗指标。 8. 1. 5 照明设计应在保证整个照明系统的效率、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全面实施绿色照明工程,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8. 1. 6 照明设计应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 GB 50034—2020 所对应的照度标准、照度均匀度、统一眩光值、光色、照明功率密度值、能效指标等相关标准值的综合要求。 众智软件 9 建筑物防雷 9. 1 一般规定 9. 1. 1 建筑物防雷设计应按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 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发生雷击的可能性及后果,确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应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的要求,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9. 1. 2 建筑物防雷设 计,应认真根据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采取防雷措施,对所采用的防雷装置应作技术经济比较,使其符合建筑形式和其内部存放设备和物质的性质,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以及施工维护方便。 9. 1. 3 在大量使用信息设备的建筑物内,防雷设计应充分考虑接闪功能、分流影响、等电位联结,屏蔽作用、合理布线、接地措施等重要因素。 9. 1. 4 建筑物防雷设计时宜明确建筑物防雷分类和保护措施及相应的防雷做法,使建筑物防雷与建筑的形式和艺术造型相协调,避免对建筑物外观形 象的破坏,影。 向建筑物美观。 9. 1. 5 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联结。 9, 1. 6 在防雷设计时,建筑物应根据其建筑及结构形式与有关专业配合,充分利用建筑物金属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等导体作为防雷装置。 众智软件 10 接地安全 10. 1 一般规定 10. 1. 1 本章适用于交流 10kV及以下用电设备的接地配置及特殊场所的安全防护设计。 10. 1. 2 用电设备接地及安全设计应根据工 程特点、规模、发展规划和地质特点以及操作维护情况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10. 1. 3 用电设备的接地,一般可区分为功能性接地、保护性接地。 10. 1. 4 不同电压等级用电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功能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装置;对其他非电力设备 (电信及其他电子设备 ),除有特殊要求者外,也可共用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10. 1. 5 设计接地装置时,应考虑土壤干、湿、冻结等季节变化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 接地电阻值在四季中均应符合本章要求。 10. 1. 6 等电位联结是安全保障的有效措施, 每个建筑均应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等电位联结安全保障措施。 众智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