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墩施工方案内脚手(烟集河(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 然后拆除内模从上部孔洞内吊出(此时上部实心段还未施工孔口尺寸满足模板吊出要求)。 钢制内模拆除完后,按墩帽实体段支架方案铺设分配梁,分配梁 3 上铺设 15*15cm 方木,方木上部铺设 15mm厚竹胶板作为底模,竹胶板宽度应控制在 以下,以方便从进人孔处吊出。 人员进入内部拆除支架时采用通风机通 风。 模板纠偏 每节模板安装时可在两节模板间的缝隙用 ~ 1mm 薄钢板塞填以便纠偏。 模板与分配梁拆除 待混凝土强度大于 10Mpa 时,拆除所有外模板,拆除时按先底节段后顶节段的顺序进行。 待墩帽强度达到 100%时拆除底模及分配梁,先将楔块用锤子敲掉,依次拆除底模、木方、分配梁 分配梁 2。 夏季施工保证措施 夏(雨)期施工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 夏季施工安排 1)夏期混凝土施工应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和工程结构(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进行适当调整,选择合理的夏期施工配合比, 降低水化热和延缓水化热的发展,同时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包括扩展度)损失试验、凝结时间试验和强度试验符合要求。 23 2) 夏季由于日常气温较高,尽量避免在中午气温较高时浇筑箱梁混凝土,要充分利用温度稍低时段,特别是早晨及傍晚时间段,现场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3) 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保证施工生产人员在夏季施工的正常工作,具体见项目部有关规定。 4)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必要时采取降低水温的措施, 在拌和水中加碎冰以冷却拌和水,制冰用水与拌和用水一致。 5)施工采用合理有效的降温措施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拆模后及时回填。 6)拆模前应安排专人定时浇水养生,拆模后及时用塑料薄膜与墩身包裹密贴,墩顶采用两只水桶不间断供水养生。 工区经理:刘 通 总工:王宝明 书记:孙德刚 队长:尚复佳 工程管理部:杨书军 安全质量部:刘庆和 综合办公室:李占斌 计划合同部:杨丰双 财 务 部:姜振芳 物资设备部:胡铁志 实 验 室:彭素琴 24 雨季施工安排 1)在雨季到来前,组织人员进行雨季施工准备专项检查,对施工管区内的防排水设备、设施和有关的生产、生活房屋等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切实做好避雷装置和防漏电措施。 2)备足工程常用材料,特别是需远运或受雨季(河水上涨)影响的材料,如河砂、篷布、彩条布等。 3)编制雨季施工作业指导书,制订针对性施工组织技术措施,作为雨季施工中的强制性执行文件,确保工程质量。 4) 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收听天气预报 ,提早做好安排, 及时调整施工作业安排。 对工地周边的不良地质地段加强观察,以防洪水、塌方等自然灾害对施工造成影响。 5)砼施工应随时测定砂石料的含水量,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保证砼质量。 钢筋存放于料棚内,防止雨淋,在室外的钢筋则应在钢筋底部进行不少于 30cm 高的抄垫,其上部应采用彩料布进行覆盖。 拌和楼料场做好周围排水,不得有明显积水存在。 现场混凝土浇筑前应关注天气预报 ,尽量避免雨天施工,若浇筑时如遇下雨,采取遮雨措施确保浇筑顺利进行。 6) 加强施工便道维修养护,减少便道积水,平时在便道边及料场储存一些填料,确保雨天便道的畅通,以减少雨天对施工的影响。 混凝土的施工过程控制 混凝土的施工环境 积极改进混凝土的施工环境。 要严格掌握混凝土施工作业时机,尽可能 25 在气温较低的晚上或夜间搅拌、灌注混凝土。 浇筑场地应有遮阳的措施。 要严格掌握拆模时机,温差超过规范规定要求时不得拆模,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 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除模板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 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养护。 有条件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裹保湿养护时间。 严格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对环境温度、原材料温度入仓前温度、混凝土拌和后温度、入模温度、混凝土不同部位温度、养护温度等内容进行全过程监控和记录,记录资料要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资料进行保管和存档。 所有工程用原材料需要根据规范要求,做好原材料的定期检验与进场材料的常规检验,确保使用合格的原材料。 砂石料的温度控制 使用水泵向内外仓 砂石料堆喷水降温,降低原材料进入 搅拌机的温度。 同时 ,在砂石料内外仓四周布设排水系统,确保向砂石料堆喷射的冷却水 能够及时排出。 水的温度控制 本桥拌和用水均为地下水, 水管及水箱增加遮阳和隔热设施, 当水温超过 10℃时 , 可采取拌和水中加大冰屑等措施来降低拌和水温度。 混凝土的搅拌及入模温度控制 1)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时,宜采取措施控制水泥的入搅拌机温度不大于 40℃。 应采取在骨料堆场搭设遮阳棚、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或尽可能在傍晚和晚上搅拌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如下规定: 26 混凝土入模前,应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和物性能符合设计或配合比要求的混凝土方 可入模浇筑。 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宜控制在 5℃~ 30℃。 塑性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应按工艺设计的规定值进行控制,控制偏差为177。 20mm。 2)在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均不超过35℃。 应尽可能安排在傍晚而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 3)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最小断面尺寸在 800mm 以上的结构)前,应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预先采取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如搭设遮阳棚、预设循环冷却水系统等。 4)适当的增加粉煤灰掺量、使用复合型缓凝减水剂、改进粗细集料级配等技术措施,努力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化热。 5)严格控制模板温度和混凝土与邻近介质的温差,必要时模板要采取覆盖措施和洒水降温措施,保证模板表面温度不大于 35℃,与邻近介质温差不大于 15℃。 6)每次混凝土施工前,要求施工的每辆混凝土输送车均应先用水进行润湿降温,避免车辆吸收混凝土内的水分,降低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混凝土入模前的运输 1)应选用能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运输能力与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能力相匹配的运输设备运输混凝土。 不得采用机动翻斗车、手 推车等工具长距离运输混凝土。 27 2)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3)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对运输设备采取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 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份进入运输容器或蒸发,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内加水。 4)应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转载次数和运输时间。 从搅拌机卸出混凝土到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以不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为限。 5)若采用搅拌罐车运输混凝土,当罐车到达浇 筑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 20~ 30s,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泵车料斗或混凝土料斗。 混凝土的浇筑 1)夏(热)期浇筑混凝土前,应作好充分准备,备足施工设备,保证连续进行浇筑;混凝土从搅拌机到入模的传递时间及浇筑时间要尽量缩短,并尽快开始养护。 2)混凝土浇筑宜选在一天温度较低的时间内进行。 3)浇筑场地应遮荫,以降低模板、钢筋的温度,也可在模板、钢筋和地基上喷水以降温,但在浇筑时不能有附着水。 4)应加快混凝土的修整速度,修整时可用喷雾器喷少量水防止表面裂纹,但不准直接往混凝土表面洒水。 5)混凝土浇筑 前应将模板或基底喷水润湿。 浇筑宜连续进行。 浇筑混凝土时水平分层要均匀地进行,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 30cm,避免混凝土水化热集中散发,导致混凝土内部或表面裂纹的发生。 28 严把振捣关,确保混凝土密实。 与混凝土接触的各种工具、机具、设备和材料等 (如混凝土运输车搅拌仓、泵管、混凝土浇注导管、钢筋等 )不要直接受到阳光曝晒,可在使用之前进行适当的湿润冷却并加以遮盖。 当承台、墩身混凝土灌注完毕,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应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防止水分蒸发,或用毛毡全面覆盖并浇水。 当温度较高、气候干燥时应用喷壶洒水 保湿。 预制箱梁梁体混凝土初凝后应用土工布或麻袋覆盖,但不得污染梁体。 为保证混凝土充分湿润,宜在桥面及箱内布设喷水管,且喷水宜用加压泵加压喷洒。 但混凝土初凝前不得用管道喷水。 7 组织机构、人员、机械配备情况 以公司的整体实力为后盾,加强组织领导,从人、财、物上确保工程各方面的需要。 各个工点施工管理在项目经理的直接指挥下,做到有计划的组织施工、管理,确保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及文明工地取得高水平、高效益,把本工程建成业主满意的优质工程。 工区经理:刘 通 队长:尚复佳 项目总工:王 宝明 工程部长:杨书军 安质部长:刘庆和 物资设备部长:胡铁志 29 试验室主任:彭素琴 质量领导小组 组长:刘 通 副组长:尚复佳、王宝明 组员:、杨书军、刘庆和、胡铁志、彭素琴、杨丰双、李金龙、 刘文斌。 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刘 通 副组长:王宝明、尚复佳 组员:刘庆和、杨书军、胡铁志、刘文斌、李金龙。 空心墩施工队伍计划上二个施工队伍,施工高峰期每个队伍计划配备60人,人员安排模板工 30 人、钢筋工 10人、焊工 2 人、混凝土工 10 人,一般力工 8 人,每个施工队伍配备一套墩身模板 ,流水作业向前施工。 主要机械设备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规格及型号 单位 数量 技术状况 进场日期 备注 1 吊车 25t 辆 2 良好 2 插入式振捣棒 ZX50 个 20 良好 3 电焊机 500 台 8 良好 4 砂轮切割机 G250 台 4 良好 5 钢筋切断机 GQ50 台 2 良好 6 钢筋弯曲机 GW5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